下列历史事件,没有发生在洛阳的是( ).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6:16:00
下列历史事件,没有发生在洛阳的是( ).

蔡侯造纸
班固著<汉书>
张衡发明地动仪
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左思作<三都府>
郦道元注<水经>
二程讲学
创立科举制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
许慎著<说文解字>
曹植作<洛神赋>

除了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不在洛阳,其它的全都在洛阳。

尤其是僧一行,其人根本未到过长安,他在洛阳嵩山当的和尚,唐玄宗时期测定了本初子午线的长度。

僧一行(公元683-727年),本姓张,名遂,魏州昌乐(今河南南乐)人,对天文历法的造诣很深。他因不愿与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交往,逃到河南嵩山的嵩阳寺做了和尚,取名一行。

唐玄宗即位后,请一行进京主持修订新历法。为此,一行对天文现象进行了认真的观测和研究。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他发起和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大地测量活动,测量地点达12处,以今河南省为中心,北起铁勒(今内蒙古自治区以北),南达林邑(今越南中部),测量范围之大前所未有。测量内容包括每个测量地点的北极高度,以及冬至、夏至、春分、秋分那天正午八尺之竿(表)的日影长度。

这次测量活动,以太史监南宫说等人在河南滑县、浚仪(今开封)、扶沟和上蔡四处的测量最为重要。这四个地点的地理经度比较接近,大致是在同一经度上。南宫说等人除了测出四处的北极高度和日影长度外,还测出了这四个地点之间的距离。一行从南宫说等人的测量数据中,计算出南北两地相差351里80步(唐朝尺度,合现代长度129.22公里),北极高度相差一度,这个数据就是地球子午线一度的长。同现代测量子午线一度的长111.2公里相比,一行的数据虽然有较大的误差,但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实测子午线长度的记录,有着十分宝贵的科学价值。

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开封
创立科举制----------西安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西安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一定是在洛阳的,司马光被贬后到洛阳才写的资治通鉴!

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开封
创立科举制----------西安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西安

张择端绘<清明上河图>
司马光著<资治通鉴>
僧一行实测子午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