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名词 媒介公共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0 03:35:16

《媒介公共性问题研究三题》

媒介公共性研究已成为近年来新闻传播学领域一个大家都十分关心或敏感的话题,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后,这一话题更加受到学界和社会重视。本文拟在媒介文本的公共性、媒介在公共领域中的地位、媒介的社会公器性质等方面作一扼要论述,以就教于大家。

一、关于媒介文本的公共性问题

新闻作品是媒介传播活动中的最直接产品,其形式包括报纸版面的文图作品,广播、电视、网络的声、影、图、文等。以往,人们在对新闻文本分析的时候,往往侧重于采、写、编、评,以及价值取向方面的内容,很少有人从文本的公共性方面去考虑,这不能不说是一个疏忽。

媒介文本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其信息性,二是其公开性。

新闻作品,不管是纸质媒体还是电子媒体的文本形式,都是基于新闻事实前提下的一种信息符号形式。因此,从传播的意义上讲,它具备了信息的一般的性质。有人曾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世界,一是物质客体状态的世界,这种世界可以看作是“自在信息”构成的世界;二是意识状态和各种各样主观认识的世界,可以看作是“自为信息”;三是包括了整个客观世界在内的人所创造的文化世界,称为“再生信息”。自在信息是一些未被认识的客观存在的东西;而自为信息则是人所感知的自在信息中的一部分;再生信息是经过人们认识加工之后,并借助一定载体物表述出来的东西,是人类文明的积淀。从自在、自为到再生,是一个从未知到认知再到深化的过程,是信息被符号化的过程。信息论的产生,使人们对新闻信息有了更进一步的全面认识和理解,并趋于理性化。美国著名传播学学者威尔伯·施拉姆称,“传播是对一组信息性符号意向的分享”。《美国大百科全书》(1980年版)称“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传播是一系列活动的链条,其间最重要的是信息。这个过程包括信息的制作、传递和接受。从最广泛的人的特性意义上说,传播是想象的发源和扩展,具有能够被人们知悉和分享的形态,它是信息的制作,对信息的感知和理解。”

那么,新闻作品文本中的信息特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一般讲,比如信息可传递性;形式的可变换性;客观绝对性与主观相对性并存的二重性;被主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