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古文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7:37:24
各位前辈,我准备要考08年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可是古文翻译始终是个打结,还有一年时间,我还来得及把古文翻译练好么?请指教。
我所指的是古汉语翻译成英文,而不是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If you want, you will find a way
一年时间是很长的,努力会有回报的
不过我没弄懂,古汉语翻译成英文有什么特殊性(莫非也要翻译成古英语,不会吧,thee…hither…eek…o
`),如果你古汉翻现汉,现汉翻英文都没有问题,为什么不能先把古汉翻成现汉,再翻成英文

中学生古文翻译分类:默认栏目
中学生翻译古文,主要有两个要求:正确、通顺。正确是指内容而言,要如实表达本意,不曲解、不缺漏、不滥增;通顺,是指表达而言,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具体翻译古文时,我们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掌握五种操作方法。

原则之一: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文章的词、句都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之中的。翻译古词、句,必须了解它们所处的语言环境,然后才能正确翻译。如“其一犬坐于前”,(《狼》),光看这一句,似乎可译成“其中的一条狗坐在前面”,但联系上文“途中两狼”,“少时,一狼径去……”可知“坐于前”者不是“狗”而应是另一条“狼”。“犬”即“像狗似的”,用来修饰“坐”的姿式的。这个例子说明,译古文先应通全文,了解大意,然后紧扣“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要求作详译。

原则之二:直译为重,意译为辅。

直译,是依据原文的词语、句子,逐一翻译,还要求保持原句的句式和语气等。如“其真不知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前句中的“其”,应译为“难道”,表反问语气,后句中的“其”要译为“恐怕”,表推测语气。

在翻译时,某些词句直译以后语意仍不明朗,甚至十分拗口,那就要用意译来辅助。如“居庙堂之高……”(《岳阳楼记》),直译为“处在宗庙、殿堂的高处”,含义仍嫌不明确,可采用“在朝廷做官”这种意译,则使人容易理解了。意译灵活性大,译者可在理解原文实际含义后,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使较深的词句译得通俗明白,但仅译大意,不及直译平密,对正在培养古文逐步阅读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不宜大力提倡。

古文翻译的五种手段:录、释、理、添、删。

录:凡是人名、地名、朝代、年号、官名、书名等专有名词,都可照原文抄录。此外,古今词义一致,人们熟知的词,如“山”、“火”、“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