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财政的概念是如何理解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3:10:22
希望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论述,谢谢了!!!!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扩大内需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战略方针,同时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短期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正在向中长期的战略性财政政策转变,因此充分把握这种转变十分重要。

  一 财政行为已成为扩大内需战略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扩大内需的政策体系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从1998年增发1000亿国债和加大对社会基础设施的财政投资力度起,其变化一是从一般地增加财政负债与加大财政支出转向运用货币手段与降低财政发债成本相结合,例如连续降息。二是从非区别化地刺激消费转向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相结合,例如开征利息税。三是从单纯地鼓励人们增加开支转向与促进收入增长相结合,例如为公职人员加薪和提高城镇低收入居民生活费标准。四是从简单地增加政府投资转向利用财政资金带动民间投资、从强化基础设施投资转向与结构调整和增强产品竞争力密切结合,例如财政技改贴息。五是在强调扩大内需的同时加强对出口的扶持,例如提高多种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六是在鼓励居民消费升级的同时调动存量资源、以存量流动带动增量扩张,例如发展消费信贷以及降低住房交易的税费。七是把调整消费观念与改善社会经济预期、提供社会安全保障密切结合起来,例如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等。这些政策几乎都有政府经济行为参与其中,都需要财政体系的支持。

  从我国的具体情况看,扩大内需与财政政策是紧密相关的。扩大内需要长期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就要长期坚持。长期坚持就需要有新的政策措施。迄今在政策研究领域为人们广泛关注的个人所得税调整、生产型增值税改为消费型增值税、农业税改革等实际上都与扩大内需密切相关。可以预见的是通过税赋增减来调整多方面社会经济关系将成为财政政策参与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方向。

  二 财政政策已延伸到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领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扩大内需要同经济结构的调整密切结合起来。实际上我国的财政政策从1999年起就已经延伸到了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领域。从该年开始实施的企业技术改造财政贴息政策就明显具有这样一种性质。

  供给领域的产业发展与结构调整是产业政策的传统作用范围。产业政策从来属于中长期政策,因为产业主体技术与固定资产的大规模更新通常是不可能在一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