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是中国特有的神化动物,为什么佛教也有龙,是佛教传到中国后才有的还是佛教里本来就有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3:42:52

佛教里本来就有龙。
龙,佛教中称为那迦,不过不同于我国的龙,而是印度崇奉的蛇神。它们中的强大而有能力者称为龙王,音译那迦拉吉。有很多有名的龙王,如毗湿奴乘坐的千首巨蛇阿南塔(舍沙),众神搅乳海用的“绳子”蛇王婆苏吉,甚至有名的毒龙弗利多也是那迦一族。
那迦和金翅鸟是死对头,金翅鸟以那迦为食,最后死于那迦之毒,这也是印度教的神话过来的。佛教是继承了印度教的神话体系,因此可以说是佛教本有的,只不过来中土之后由于翻译的问题就和我国的龙成了一个名字,很容易被混同。

【龙】
梵语na^ga,巴利语同。音译那伽、曩哦。八部众之一。群龙之首,称为龙王或龙神。一般谓龙为住于水中之蛇形鬼类(或谓属畜生趣),具有呼云唤雨之神力,亦为守护佛法之异类。经典中有关龙之故事甚多,并绘有种种龙王像。梵语na^ga为蛇之神格化,在印度神话中,乃人面蛇尾之半神,种族有一千,为迦叶波(梵Kas/yapa )之妻歌头(梵Ka=dru )所生,住于地下或地下龙宫(梵Pa^ta^la )。又印度自古以来即有称为那伽之种族,其种族有多数之种别,非属于雅利安人种,散居于现今印度东北阿萨密(Assam)地方及缅甸西北部等地,崇拜龙蛇。又龙城(梵Na^gapura )之名,今仍存于各地。关于龙王教化等之故事,或意味那伽种族之归依佛教。

据正法念处经卷十八畜生品载,龙王摄属于畜生趣,乃愚痴、嗔恚之人所受之果报,其住所称为戏乐城,分为法行龙王、非法行龙王二种。法行龙王有七头,如象面、婆修吉、得叉迦、跋陀罗等诸龙王,嗔恚之心薄,忆念福德,随顺法行,故不受热沙之苦,以善心依时降雨,令世间五谷成熟。非法行龙王有波罗摩梯、毗谋林婆、迦罗等龙王,不顺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门、婆罗门之故,常受热沙之苦,以恶心起恶云雨,令一切五谷皆悉弊恶。又长阿含经卷十九龙鸟品载,龙有卵、胎、湿、化生等之别,为卵、胎、湿、化生等四种金翅鸟所吞食。

据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卷上载,龙王或行于地上,或常居于空中,或恒依妙高山,或住于水中。或一首、二头乃至多头之龙王。或无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之龙王等。此外,亦有守护佛法之八大龙王,及‘龙女成佛’之记载。

至于中国古代所信仰之龙,则指一般所谓‘长鳞动物’,于春分之际登天,秋分之际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