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湿地消亡“伊甸园”沦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21:15:09
3点1测上语文八年级上册(修补版)第51业的课外阅读

问题:如果你湿个环保“小卫士”,需要拟一份宣传保护湿地的传单,你将列举哪些理由来说服大家?
由于文章太长,就没打,不足之处,多多谅解
能帮就帮吧,是保护湿地的,其中涉及伊拉克南部的美索不达米亚湿地,面积原来的1.5万-2万平方公里缩到1296.9平方公里。
原因上游及支流进行的大坝建设导致两河的流量减少;伊拉克出于战术上的原因而排干了湿地

-保护计划-
每个保护湿地的团体,最大的愿望莫过于「能为台湾多留下一块生态丰富的荒野」,继而展开一连串保育行动,盼望五股湿地能成为野生动物迁徒时的中继站,并保留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让民众在打球、钓鱼、骑自行车、休闲的同时,也能够享受湿地丰富的生态,能够在繁忙拥挤的都市中有亲近自然的机会,而不是一眼望去一成不变的碧草如茵和人工造景。
因此,由五股乡加里珍文化艺术社及荒野保护协会等关心生态的团体成立「五股湿地工作小组」,并推动下列工作:
1.调查:成立观察小组作长期生态调查,以建立基础生物资料,作为生态复原参考。
2.教育:协助中小学发展相关的乡土教学,及主办生态体验活动。
3.营造:规划适合湿地动植物的栖地,并发动义工进行栖地营造的工作。
4.导览:限于目前人力,将在人力充足的未来举办定期生态导览活动,并规划带领民众骑自行车导览。
同时,也积极提出建议:
1.扩大现有生态区:希望将县府计画中零星的生态区,扩大成完整的生态廊道。
2.复原湿地生态,让湿地自然演替恢复生机:
a.改善排入疏洪道的污水水质,减少人为干扰。
b.并划设圈护区、种绿蓠隔绝。
3.关闭非必要的路灯,期盼哪天五股湿地能够出现萤火虫的踪迹。
4.不过度建设、不在鸟类繁殖期除草及动工。
于2003年11月23日在二重疏洪道的成芦大桥下举办“2003疏洪道生态季”的活动,以园游会及生态导览的方式,吸引了大台北地区近两千名的民众热烈参与。
荒野保护协会解说员汪雨苍主张以人为方式复育湿地的理由有二:

1.激起当地民众对在地的关心:宜兰分会为了抢救双连埤的水生植物,集合了宜兰当地社大的一批地方人士,将双连埤的特有水生植物一一救到宜兰县境内的各个环境适宜的水生环境,这个移地保育的动作除了抢救了不少珍贵的水草外,还凝聚了一批关心生态的在地力量。从行动中学习,是除了环境教育、解说之外,另一种激起人心的方法。

2.保存台湾或地方上具有特色的动植物:当这个地区的水质、环境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就可以将其它地区抢救下来的水生植物拿到疏洪道的人工水池继续培育,当然以这个地区泛洪、潮汐的条件来看,适合种植的物种可能不多。可是我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