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译文: 陈竞竞、江州德安人,陈宜都王叔明之后。叔明后陈灌,灌有孙伯宣,避难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01:14:02
急需!全文

原文:
陈兢,江州德安人,陈宜都王叔明之后。叔明五世孙兼,唐右补阙。兼生京,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无子,以从子褒为嗣,褒至盐官令。褒生灌,高安丞。灌孙伯宣,避难泉州,与马总善注司马迁《史记》行于世;后游庐山,因居德安,尝以著作佐郎召,不起,大顺初卒。伯宣子崇为江州长史,益置田园,为家法戒子孙,择群从掌其事,建书堂教诲之。僖宗时尝诏旌其门,南唐又为立义门,免其徭役。崇子衮,江州司户。衮子昉,试奉礼郎。
昉家十三世同居,长幼七百口,不畜仆妾,上下姻睦,人无间言。每食,必群坐广堂,未成人者别为一席。有犬百余,亦置一槽共食,一犬不至,群犬亦皆不食。建书楼于别墅,延四方之士,肄业者多依焉。乡里率化,争讼稀少。开宝初,平江南,知州张齐上请仍旧免其徭役,从之。昉弟之子鸿。太平兴国七年,江南转运使张齐贤又奏免杂科。兢即鸿之弟。淳化元年,知州康戬又上言兢家常苦食不足,诏本州每岁贷粟二千石。
后兢死,其从父弟旭每岁止受贷粟之半,云省啬而食,可以及秋成。属岁俭谷贵,或劝其全受而粜之,可邀善价,旭曰:“朝廷以旭家群从千口,轸其乏食,贷以公粟,岂可见利忘义,为罔上之事乎?”至道初,遣内侍裴愈就赐御书,还,言旭家孝友俭让,近于淳古。太宗尝对近臣言之,参知政事张洎对曰:“旭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闺门之内,肃于公府。”且言及旭受贷事。上以远民义聚,复能固廉节,为之叹息。大中祥符四年,以旭为江州助教。旭卒,弟蕴主家事。天圣元年,又以蕴继为助教。蕴卒,弟泰主之。泰弟度,太子中舍致仕。从子延赏、可,并举进士。延赏职方员外郎。

翻译:
陈兢,江州德安义门陈家人士,是南朝陈宜都王陈叔明的后代。他的子孙很多个年都以孝义的精神治家,相处和睦,共同居住,名闻朝野,是中国封建时代典型的大家庭。陈旺是陈崇的孙子,侍奉礼郎。陈旺当家时已是十三世同居,老幼七百口人,不设置仆人妻妾,上下和睦,让其他人没有空话说。第十三世陈昉为家长的义门陈家,男女老少七百人聚居在一起,一同吃喝。陈兢是陈旺的侄儿,他当家时他家里养狗百余条,都在一个槽子里吃食,一只狗如果不来,其他的狗都不肯吃食。陈旭是陈兢的从弟,节约持家,每年只接受贷粟的一半,自称:"节约的粮食可以吃到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