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鉴赏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8:03:58

茆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1)书:书写、记载。(2)成蹊:花木一行行地分畦栽种。(3)排闼[音“踏”]:推门而入。

[译文]茅草屋檐下经常打扫,一尘不染,更没有青苔屋前一畦一畦的花木,都是自己亲手栽种的,一条曲折的小溪紧紧地围绕着绿油油的田地,两座青山推门而入,送来了青翠欲滴的山色。

共 1 条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因主持变法,先后两次被罢相,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自奉俭约,纵情山水,常访僧问禅,勤于读书著述。因而这一时期的作品在艺术上精益求精,构思精巧,字句别致,意境清远自然,为世人所推崇。《书湖阴先生壁》即其中之一。湖阴先生即杨骥,字德逢,是一位躬耕田园的隐士,是王安石晚年居江宁时的一位邻居和好友。王安石在《元丰行示德逢》诗里有这样的诗句:“湖阴先生坐草室,看踏沟车望秋实。……先生在野固不穷,击壤至老歌元丰。”足见其交情甚笃。王安石题在湖阴先生壁上的诗共有两首,这是其中一首。诗的前两句“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写诗中主人庭院之静,此处只一“静”字,表达了“洁净”,又牵引出“清静”,因得主人长扫,而无青苔杂芜,造访客人因见其“净”而生“静”意,“静无苔”三字准确地表达了诗人从视觉感官到心灵感受所得到的一种愉悦和陶醉,若将“静”改为“净”,便顿觉索然无味。此时,诗人将目光移向园中葱郁繁盛的花木,因花木已“成畦”,错落有致,故雅景自成,畅人心扉。花木“自栽”,可见主人勤勉、兴致高雅。这里描绘的是一个静谧而富有生机的小小院落,凸现的是一个远离官场、富有生活情趣的人。

??当诗人又将目光投向庭院外的绿水青山时,更浓的诗情被激活了:“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一溪款款,携碧水护绕;两山如奔,将漫峰青翠送进堂来,山水的情韵像诗人一样高雅,像老友一样热烈。至此,诗人完全领略了山水的美此,并借此表达了对友情的赞美。其中“护田”、“排闼”均出自《汉书》。《汉书·西域传序》有云:“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万人,置使者校尉领护”。《汉书·樊哙传》云:“高帝尝病,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这两句诗拟人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