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体现了什么福利思想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1:58:29
也可以说违背了什么福利思想

应当重建医疗福利制度

医疗福利应该辐射全体国民,包括农民、新近进入城市的新市民、非就业人口

7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公布了该中心与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完成的一份报告,其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基本不成功的。”

与此同时,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社会司副司长刘文海也发表了《我国应高度重视解决“三医”问题》的文章,认为医疗、医药和医保这“三医”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需痛下决心研究解决。

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报告坦率地承认医疗体制改革“基本不成功”,有助于决策者反思医疗体制改革的战略、策略。但是,将当下医疗体制改革的失败归咎于市场化,却值得商榷;断言经济时代的中国已经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似乎也与历史事实有一定距离。

该报告的结论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原因在于,看不起病确实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注意到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然而,看不起病的根源不仅限于医疗服务的市场化改革,而更多在于政府的医疗福利制度改革存在偏差。

医疗福利制度改革涉及的是医疗开支在政府与个人之间的分配问题。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城镇国有单位就业人口的医疗开支,基本上是由政府承担的。90年代之后,政府开始对这一制度进行改革,部分城镇人口,比如国有企业员工,由于下岗失业而丧失了政府或企业——间接由政府——提供的医疗福利。另一方面,大量农业人口涌入城镇,他们当然没能享有政府的医疗福利。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目前城镇人口中享受医疗保障制度的人员的绝对数量,甚至低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总人数只有1.2亿左右,不足城镇人口的三分之一。即使以城镇就业人员为基数,也不足一半。

具体到城镇不同人群,则是收入水平愈低,在改革中损失越大。这种损失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部分人完全丧失国家的医疗福利;第二,即使有些人仍然享有医疗福利,但其水平却下降了。相反,城镇人口中,国家机关干部、垄断性国有企业员工等高收入人群的医疗福利,却基本上没有受到改革的影响。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