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百问 土家族在过春节的时候过进行什么活动?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2:29:52

土家族 土家族过春节要跳“摆手舞”。

偶佩服的五体投地额~

这些都是哪找的啊~

土家族过春节叫“过赶年”。赶年是土家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所谓“赶年”,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提前一天或两天(即腊月二十八或二十九)过年,对此土家人有自己的传说解释。

相传在明朝嘉靖年间,土家族先民随胡宗宪将军征讨倭寇。一年,春节将至,倭寇未除。远离家乡的土家人在腊月二十九那天就提前过了年,总帅大犒将士,激励斗志。将士们在丰盛的庆贺之后,养精蓄锐,军心大振。第二天(除夕)乘倭寇没有防备之时,发起进攻,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了纪念祖先,土家族从此总是提前过年,并称之为过赶年,以此为每年最盛大的节日。或说,因为军令紧急,年前必须离家出征。土家人不得不提前过了年,此军开赴前线后,在抗倭战争中连连获胜,立了大功。此后,提前过年的作法相沿成俗。

被汉族称做“小年”的腊月二十二要祭灶神,土家族也叫做送土王上天,也比汉族提前一天。这天家家户户要扫除,烧白蜡树叶,称为“炸跳蚤”,一家老少要沐浴,叫“洗邋遢”。从这天起,算是年节的开始。

土家人过年,还要杀年猪、打粑粑、做点心。特别是这个年粑粑,很有特色。家家户户都得根据自己的家庭状况尽量多打一些粑粑。这种粑粑,一般叫糍粑。打糍粑多在腊月二十七这天,而且常常是左邻右舍几家人合在一起打,洋溢着欢笑与和谐。方法是,把糯米蒸熟后,用特制的粑槽、粑槌打糅,然后再压成扁扁的。糍粑打好后,总是五个一串串起来,另外还要做五个大粑,他们叫“库弄糍粑”。原来这种粑粑是用来向土王进贡的,后来没了土王,但习久成俗,也就相沿至今。据说,如果哪家不做大糍粑,一年都会不吉利。虽然家家都要打糍粑的,但是新年拜年时,粑粑仍是最重要的礼品。有童谚曰:“拜年拜年,粑粑上前。”

除夕这天,男人们贴年画、对子,妇女们忙碌着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年夜饭”。从年夜饭开始进入除夕之夜,这是年节中最重要的时段,这期间一般不串门,以家庭为单位活动。年饭之丰盛讲究,气氛之喜庆和睦自不必说。年饭之前,家家户户竞放鞭炮,然后是敬祖祭先,完了全家才开始慢慢吃年夜饭。

吃完年饭后,家家都会在火塘里燃上旺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