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曹娥江的文章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2 04:25:15
本人特急,帮一下忙!

纤道,顾名思义是架设在水面上,由一座座石头桥连接而成的水上通道,既可以背纤行舟,又能躲避风浪。因多为官府出资修建,亦有官道、官塘之称。
多少次漫步在绍兴华舍的古纤道,品味古纤道无限的风韵。前几次曾为古纤道荒废而叹息过,今天我再一次踏上修葺一新的古纤道,除感谢绍兴有识之士对恢复古纤道的功绩外,还多了一层历史的回归感。

绍兴古纤道位于浙江运河绍兴段的河面上,旧时西起钱清江,途经湖塘、阮社、柯桥、东湖、皋埠、陶堰、东关等集镇,东至曹娥江,全长75公里。据《越绝书》记载,出绍兴东廓门至曹娥江段浙江运河,是古越时期就已形成的“山阴古水道”。到西晋时,会稽时期史贺循又主持开凿了从绍兴西廓山至萧山西兴的浙江运河西段,至唐元和十年(815年),现东观察使孟筒又大规模疏浚浙东运河,由于河面宽,舟行方便,河堤早已成为人们行舟背纤的通道。但因土堤纤道并不坚固,“聚雨辄颓”。到了明弘治年间,山阴知县李良改用坚硬平实的大青石铺砌纤道,“自虹桥达钱江,亘五十余里,塘以永固,田不为患”。清康熙年间,山阴庠生余国瑞也捐资倡修,数年竣工。此后又多有修缮。

今日修整后保存最完整的柯桥至钱清这一段。这一带的纤道,顺着运河,时而一面临水,一面依岸,时而两面临水,平铺水中,宛如一条飘带,蜿蜒伸向水天极目之处。古纤道的路基,是用石条砌成的一个个石墩,高出水面0.5米左右。墩与墩之间,石板一块连着一块,架起了水上平桥。据清光绪九年(1883年)《重修纤道桥碑记》称:自阮社乡太平桥至湖塘乡板一带的纤道,就有桥孔281个,可见工程之浩大。由于古纤道贴水而过,上面可以行人背纤,遇到风狂浪急时,它又仿佛是中流砥柱,抵消风浪对船只的撞击。古纤道在向前延伸中,不时地会出现一座座横跨运河的石梁桥或石拱桥,但见桥上行人,桥下背纤,舟行画里,人在镜中。

唐代中叶以后,绍兴的瓷器、丝绸、茶叶、黄酒成为大宗商品被大量运销外地,陆上交通运输已不能适应需要。纤道就是在急切需要发展水路运输的情况下,于唐元和年间开始砌筑的。1000多年来,无数肩背纤绳的劳动人民在这条纤道上步履艰难地拉着船只行进,为发展绍兴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古纤道风光(2)(18张) 古纤道是古越劳动人民独创的一种桥路组合的道路,绵延近75公里。现存两段,一段长502米,149桥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