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写的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22:55:22

是的
中国最早的春联——孟昶春联

中国最早的春联,是后蜀主孟昶(919—965)的那一副春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

原先这还是最早的对联,不过听说最近好象又新发现,这幅“最早”的帽子要被别联抢走了

  中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写的。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二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过春节时心血来潮,令人将桃树削片,他提笔在上面题写了联句:“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中国最早的春联了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用“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一类的吉庆春联,把门口装饰得喜气洋洋,使人感到严冬过去,春意盎然。这是中国春节一俗
春联,又名对联、对子、门对、春贴等。它的历史很长,得从汉代桃符说起。桃符是一寸多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上书祈福禳灾之词,挂在门侧以禁鬼。挂桃符之俗,源起古人对桃木神力的迷信。
桃符流传五代、后蜀,宫廷里开始在桃符上题联语,后蜀主孟昶每年除夕都命学士作词,题写桃符联语,挂在他的寝室门前,《宋史 蜀世家》载:“孟昶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一年是公元964年,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幅桃符联语。到宋朝时,还推广用在壁间,楹柱上,普遍作为装饰之用。从此后,桃符联语逐渐与门神分离,独立发展为春联了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