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怎么来的?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5:37:02

世界主要语言之一。属汉藏语系,是这个语系里最主要的语言。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省以外,汉语还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大约有 9.4亿。汉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之一。
汉语的标准语是近几百年来以北方官话为基础逐渐形成的。它的标准音是北京音。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语音 汉语的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声调3部分。打头的音是声母,其余的部分是韵母,声调是整个音节的音高。把声调也看成音节的组成部分,是因为汉语的声调是辨义的。例如“汤、糖、躺、烫” 4个字的声母都是 [tʻ],韵母都是[aŋ](方括弧里是国际音标,表格里的国际音标省去括弧),只是因为声调不同,意义就不一样,在语言里分别代表 4个不同的语素(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在书面上写成 4个不同的字。
声母都是辅音。最复杂的韵母由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 3部分组成。韵尾有的是辅音,有的是元音。北京音的辅音声母有22个。介音有[i]、[u]、[y]3个。辅音韵尾有[n]和[ŋ],元音韵尾有[i]和[u]。在组成音节的声母、介音、主要元音和韵尾 4部分里,只有主要元音不能没有,其余 3部分都不是必须出现的。这种情形可以从表 1音节的成分举的例字里看出来。北京话的声母见表 2北京话声母,北京话的韵母见表 3北京话韵母。
以上说的是每个字单说时的声调。连读的时候,某些声调会发生变化。例如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会从原来的 214调变成35调,变得跟阳平调一样。此外,有些字连读时读得很短,并且失去了原来的声调。这种字调叫轻声,例如“石头”的“头”,“我们”的“们”。
传统的注音方法是反切。反切用两个字来注一个字的音。前一个字(反切上字)定被反切字的声母,后一个字(反切下字)定被反切字的韵母和声调。例如:“耐,奴代切”,“奴”跟“耐”的声母相同,“代”跟“耐”的韵母和声调相同,所以就用这两个字来注“耐”字的音。由于语音的演变,古代字书上的反切跟今音有的相合,例如上边举的“耐,奴代切”([n(ú+t)ài=nài])。有的不合。例如:“东,德红切”,“东”与反切下字“红”的声调不同。“蓬,薄红切”,“蓬”与反切上字“薄”的声母不同,与反切下字“红”的韵母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