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亭幽兰:我想写三国关于诸葛亮任用魏延及诸葛亮的用人之道的论文,不知大家都有何看法,盼赐教。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2:44:08

诸葛亮用人时有失误,甚至有任人唯亲之嫌

总结历代兴亡,能否任人唯贤是事业能否兴旺发达的决定性因素。诸葛亮是一国统帅,用人自然是他不能回避的问题。前人对诸葛亮用人多持肯定态度,认为他广任贤才,不讲资历、门第,提拔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他的用人是成功的。实际上,这种看法并不全面,值得商榷。不能说诸葛亮用人一无是处,但基本的评价应该是否定的。正是因为他用人失误,甚至任人唯亲,才使蜀汉政权出现了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是当时情况的真实反映。
著名史学家谭良啸在《卧龙辅霸》一书中曾列出过一份诸葛亮所用人物的简表,统计翔实,可资评说。此表将诸葛亮所用人才分成三类,一是荆州旧部,共28人;二是蜀地人才,共28人;三是其他人才,共10人。从组成蜀汉政权的各方面成份来看,这个比例没有问题,看不出任人唯亲的倾向。但是,从这些人受重用的程度分析,问题便凸显出来。蜀地人才虽与荆州旧部数量相等,但其中没有一位是受诸葛亮特别信重的,他们大部分从事的是事务性工作。反观荆州旧部,其中受特别重用者不下10人,而且其中还包括诸葛亮所指定的接班人蒋琬、费祎,这就很能说明问题。进一步考察这28个荆州旧部会发现,其中有7位是襄阳人,占到25%。这个比例应该是相当高的了。众所周知,诸葛亮虽不是襄阳人,但他在襄阳隐居长达十年之久,与当地上层官僚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诸葛亮早已把襄阳看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有了这个背景,25%的比例就很令人深思了。
继续分析:襄阳7人分别是马谡、杨仪、向朗、向宠、董恢、杨颙、辅匡,这其中,诸葛亮对马谡、杨仪、向宠的任用值得特别关注。马谡与诸葛亮关系非同一般,马谡哥哥马良与诸葛亮一向称兄道弟,关系至为密切,连史学家裴松之都怀疑二人“结为兄弟,或相与有亲”(引自《三国志•马良传》注)。有了这层关系,诸葛亮对马谡处处关照。刘备似乎看出苗头不对,劝诸葛亮不要过于重用马谡,但诸葛亮置若罔闻,一如既往地抬举马谡。北伐时,诸葛亮不顾众将的坚决反对,破格使用马谡,终致街亭兵败,酿成苦酒。事后诸葛亮虽然斩了马谡,但那不能说明诸葛亮法纪严明,只能说是不得已之举。“戮谡以谢众”,可见众将愤怒之程度,也可看出诸葛亮任人唯亲之程度;杨仪本是一个德薄无才之小人,却受到诸葛亮的重用。魏延看不惯杨仪的小人伎俩,屡屡斥责杨仪,两人犹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