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民俗与迷信的区别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2:58:23
有些东西 生活中总是分不清
比如母亲说:正月里理发会死舅舅 这是传统文化,民俗还是封建迷信?
还有 腊月二十三是祭灶王的日子 这个做法体现传统文化,民俗还是封建迷信呢?
我想知道这三者间的区别
尤其是前两者和封建迷信的区别
并想知道 我该如何区分

所谓民俗,简单地说就是民间风俗,它是人们创造和世代相传的生活文化,是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和禁忌的总和。例如春节放鞭炮、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等,都属于民俗范畴。民俗种类繁多、内容丰富,且具有地域性。民俗活动有群体性,同一地域的民众约定俗成,每家每户都遵守有关的礼俗和禁忌,而且长期不断重复。
  迷信专指人们对某种事物或现象的盲目相信。狭义的迷信指人们相信占卜、风水、命相,进行测字、扶乩、请神、驱鬼、看风水、符水治病等活动。迷信活动具有很强的欺骗性,从事迷信活动的人装神弄鬼、妖言惑众,主要目的是为了赢利。而参加迷信活动的人也有很强的目的性,如有的为了去病消灾,有的为了求子求财等等。
  民俗与迷信的主要区别在于群体性与个体性。民俗是群体性活动,如春节放鞭炮、贴春联,都是群体性的;而迷信活动则是个体活动,是某人为了达到某种个人目的而进行的。比如,节日期间祭祀祖先,主要表达人们缅怀祖先和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这种习俗属于民俗范畴;而某些人为了自己的生意兴隆、找个好工作等而请神汉、神婆做法事,则属于迷信行为。此外,民俗活动往往是非营利性的,而迷信活动大多是通过各种方式骗取钱财。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俗文化。同时,也要防止把迷信视为民俗。

关于民俗与迷信的区别问题,首先要弄懂二者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比较就很容易看出它们的区别了。

民俗简单地说就是民间风俗。它是指由一个国家或民族广大人民群众所创造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是历代老百姓相沿已久,约定俗成的风尚,礼仪,习惯的总和。它是社会群体在语言行为和心理上的集体习惯。例如;春节要放鞭炮,正月十五吃元宵,八月十五吃月饼等这都属于民俗之范畴。

迷信简单地说就痴迷和宠信,具体说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盲目的痴迷信仰和崇拜。迷信不单指所说的鬼神之类的东西,还有对人的迷信一说,比如说;小李太过于迷信等占卜了,说明小李太痴迷了。个人崇拜到了一顶程度也就成为迷信了。我们通常说的迷信是指封建迷信,而封建迷信是在解放后产生的名词,是指少数人利用过去民间的某中现象去骗人的行为,如利用星相,占卜。风水等去骗人钱财。其实星相,占卜,风水之类的说法在奴隶社会就有了,它也是一种文化,只不过后来被少数人利用搞歪门邪道去了。

民俗和迷信的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