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日是哪一天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5:24:20

社日是我国古代祭祀社神的日子,也是容桂地区祭拜社神的时节。其实,容桂地区祭拜社神始于南宋(1127—1279)年间。不论官吏乡绅以至黎民百姓,都要在这个时候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其所以选择于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也许是“惊蛰”已过,雨水充足,万物复苏,一年的农事即将开始,人们都希望有一个良好的开端,欲求一个吉利,于是祭祀社神,且自始及今,一传八百于载,可见这一习俗在容桂地区流传之久。
社日祭神始于周代以前,据汉代载圣所记的《礼记》中的《月令》、《郊特性》、《明堂位》诸篇中,就对这一习俗有所记载。班固所著的《白虎通义》也对此有所记载。《郊特性》云;“社祭土而主阴气。……日用甲”。甲为天干之首,故取春分前后之三甲日举行社祭。但是《书经·马诰》中又云:“越翌日戊午,及社于新邑”。这里记载的是戊日,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以社祭土,土畏木。甲日属木,木克土,所以远在周代的周人就不用甲日。《礼记·月令》取《召诰》之义,故云:“仲春之月,择元日,命民社”。仲春之月就是农历二月。元日,接近春分前后之戊日。戊日属土,正合祭祀土神,这就是现在还沿用的立春五戊为社日的缘由。
社日有春秋二祭之分,春社祈祷人寿年丰,秋社则报祀社神。汉代以后,一般使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秋社,适当春分、秋分前后。汉代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始有春秋二社,间中或有四时致祭者。这个习俗,一直沿用至今。
据载,祭土神者曰社。《诗小雅甫田》云:“以我齐明,与我牛羲羊,以社以方。”祭土神之所,即谓社宫、社庙。《左传·昭二五年》云:“自莒疆以西,请致千社。”即“二十五家为社”或“方六里为社”。社公即土地之神。
容桂地区昔日所立之社,必须种树,作为社的重要标志。故谓“社树”。容桂祭社多沿袭古例,在祭祀前一日,社正及诸社人应祭者,各清斋一日,于家正寝,方可祭拜。社日那天,四邻并结宗为社,宰牲牢,为屋于树下,先由社正担任主祭,诸社人也随之祭神,然后飨其胙。社祭时所供之肉,谓之“社肉”也称“福肉”,祭后分给各户。所供祭之酒,称为“社酒”,俗谓饮之可以治耳聋,故有“幼学已忘那用忌,微聋自乐不须医”的诗句。而“社饭”,是社祭时所供的饮食,多以猪羊肉、腰子、奶房、肚肺、鸭饼、瓜姜之类,极之可口。餐后再品者,多取社日之前所采的芳茗,亦称“社茶”。或有在社日扮演杂耍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