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谈“驴友或炒鱿鱼等”新词语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7:28:59
<现代汉语研究>的老师留下一个作业,让我们来谈“×××”新词语,说说这个新词语的意义、背景、产生原因和发展等等,不需太多,聊几句就成,这里拜托各位了。

“驴友”中的“驴”是旅的音译,现在又将其延伸多指一些喜好到处游玩的一些朋友(不是随旅行团的)。
驴行的人确实是各有目的,ZN、FB、摄影、交友、旅游,把它当做是种休闲娱乐,放松自己的方式,又或是把它当成磨练自己、体现价值的途径。其实我们没必要过分去要求它是一个既定且不可变的模式。
户外活动显然是一个外延十分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比如登山、远足、垂钓、滑翔伞、滑雪、攀岩、漂流、溯溪、自行车、野营等内容,这些由来已久的活动,
对于忙碌劳顿的现代都市人来说,则意味着解放肢体,放松心灵,回归自然以及诸如此类的比较时尚的生活姿态。

我们把这些热爱野外运动的人称做背包族、背包客,有意思的是他们自己互称为“驴友”。驴即是“旅”的谐音,富于创意的他们认为所有传统的旅行者称呼都无法表达自己对户外活动的热爱,于是,他们把自己戏称为吃苦耐劳的“驴子”。“拉磨”则是他们对一切户外活动的统称。“驴友”约定俗成的规矩是自助旅行AA制,通常还自备干粮,一般不打听对方的姓名、职业、年龄。他们多数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中坚力量是公司的白领、机关职员,网上聚集的地方叫“磨坊”、“驴窝”、“驴坛”。

济南的火鸟俱乐部就汇聚了这样一批人。该俱乐部的旗手江玮小姐热爱旅游,曾经在IT界打拼数年,两年前在与驴友们的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辞掉收入不菲的工作注册成立了这家俱乐部,作为掌门人一统江湖,那些志同道合者便纷纷在此“落草”,成为忠实的会员。在江小姐看来,对户外活动的热爱源于一颗美好的心灵,与人的本性有关,开朗、宽容、善良的个性与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会更加巩固这个联盟。

相约“驴坛” 团队出行

到了假期,如果有人选中了一个好玩的目的地,但他对这个地方了解不多,网上的“驴友”知道后,便七嘴八舌为他提供许多非常实用的信息:定票、路线、景点、古迹、饮食等,他据此形成了一份详细的行程。然后,他开始在几个“驴坛”贴文章征求“驴友”,一帮素昧平生又志同道合的人在网上聊几句,便在某酒吧见了面,第三天就登上火车直奔目的地,共同度过一个难忘的节假日。回来后他们会写出数篇游记与人分享,如此,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例如在省林工商公司工作的高晓群先生今年3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