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起源,历史,地域分布,民族生活习性,风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2:18:12

汉族起源于西周春秋时期,那时黄河中下游沿岸的居民们,尽管相互之间仍存在一定的血缘差异,但他们看到自己在文化和生产方式上要比周边的民族发达得多,于是他们自称为“华夏”。随着之后的各诸侯国和秦朝的疆域扩张,越来越多的民族融入到这个文化共同体中,包括楚和吴越境内的主体蛮族,巴蜀的民族,现在山西和河北的戎、狄,齐国东方的夷族等。经过战国百家争鸣和秦朝统一,汉族的文化基本定型,这一文化共同体走向成熟。秦汉时期,这一文化共同体在疆域上的扩张也趋于稳定,主要是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向北受游牧民族的阻挡而不能进入草原,向南由于山区和丛林的阻挡而进展缓慢,向西由于路途遥远而难以进入西域。同时现在重庆、湖北、湖南、江西、福建、广东的山区落后民族不断被同化。南北朝的民族混战之后,又有北方的新血统加入到汉族中。明清时期,由于生产的发展和新的旱地作物的推广,汉族的分布又蔓延至贵州、云南、四川西部和广西,清朝的开疆拓土使汉族移民至东北、内蒙古和新疆。

从约公元前7000年起,当今汉族主体的一部分巴、楚人在长江流域发展。前5000年左右,汉族的另一来源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约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了夏朝,前1600年,商朝建立;前1046年,周朝建立。从西周开始,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形成了黄河流域的华夏族和淮河、泗水、长江和汉水流域的楚族。在这期间,华夏族和楚族的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民族的前身,并以此区别于夷、蛮、戎、狄等诸多民族,但此时华夷的划分尚不十分严格。
春秋时期,华夏族同周边民族进一步融合,华夏族和楚族、秦族之间也逐渐融合。到了战国时期,各个华夏诸侯国之间相互征战,陆续进入中原地区的夷、蛮、戎、狄也逐渐与华夏族融合,从而形成较为稳定的族体。此时,华夏族的活动地域也扩展到了辽河中下游,洮河流域、四川盆地、长江以南地区等地。
秦灭六国,一统华夏。仅仅十余年,在楚人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人的领导下,秦朝灭亡。随后同为楚人的刘邦和项羽争夺最高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