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历史题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3:55:13
1。秦朝焚书坑儒,西汉独尊儒术,清文字狱的根本目的?
A。加强思想控制 B。巩固君主专制
请详细说明原因!!!谢 ~~~`

B. 因为秦始皇是接受李斯(法家代表)的建议,故为了巩固统治,不能让人学习儒学。汉朝汉武帝时期,受到外敌侵犯,而且土地兼并问题日益突出,所以需要能人治理国家。通过举贤良,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董仲舒是汉朝儒学代表,他结合道家和阴阳家学说,提出“君权神授”,还有三纲五常,为汉朝统一奠定基础。清朝乃满族统治,为抑制汉族官员权力,便有文字狱。其实,思想方面的控制,最终都是服务于当时的政治,故是巩固君主专制。

A。加强思想控制B。巩固君主专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前134年)提出.
相关资料: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
惠帝四年(前191年)废除《挟书律》,进一步促使诸子学说复苏,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比较活跃,其中儒、道两家影响较大。
汉初,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经济上实行轻徭薄赋。在思想上,主张清静无为和刑名之学的黄老学说受到重视。
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
建元元年(前140年)武帝继位后,丞相卫绾奏言:“所举贤良,或治申、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得到武帝的同意。
太尉窦婴、丞相田蚡还荐举儒生王臧为郎中令,赵绾为御史大夫,褒扬儒术,贬斥道家,鼓动武帝实行政治改革,甚至建议不向窦太后奏事。窦太后对此不满,于建元二年罢逐王臧、赵绾,太尉、丞相也因此被免职。
建元六年,窦太后死,儒家势力再度崛起。
元光元年(前134年)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
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地。”
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
儒术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