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发展史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6:13:32
最好是论文吧~~~
要不列一个提纲给我也可以!!
要从那里开始写起???
参考:我只学了人教版的历史(高一)

。。高一历史要写个世界经济发展史也太猛了。。。。列个提纲都要好几页 要写就从发现新大陆开始吧

这个帮不了

在首轮工业化浪潮中,美国是后来者。但不到一个世纪,它便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在成功背后,政府的角色最具“美国特色”:它屡施“四两拨千斤”的妙招,淋漓尽致地发挥了“助推器”作用。

当英国的工业化开始蹒跚学步时,北美大陆还在农耕世纪熟睡。待它一觉醒来,原来的幼童,早已长大成人。“南北战争”前肇始的美国工业化,一度是欧洲的追随者。然而后来者居上,经过不到一个世纪的狂飙突进,便将先行者远远甩到身后。美国工业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功,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可谓举足轻重。

与许多后起国家不同,在工业化进程中,美国政府不是“发动机”,只是“助推器”。也就是说,为了搞工业化,总统没有向全国发号召,国会没有搞发展规划,联邦没有直接办厂。“助推器”的作用,主要是为工业化创造条件,提供空间,在节骨眼上推企业一把。

搞工业化最紧要的是什么?当然是人才和技术。英国是世界工业化的故乡。把英国现成的东西“拿?来,成了美国政府的第一要务。可英国人吝啬得很。1774—178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对私带图纸“闯关”者,判刑1年,罚款500英磅。“拿”不来就“挖”。美国各州纷纷亮出绝活,引进技术,吸引人才。1790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专利法案,联邦专利委员会开始运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英格兰的穷工匠心眼儿活了。塞缪尔·施莱特和约翰·施莱特穷兄弟俩,把最前沿的纺纱技术装进大脑,飘洋过海来到美利坚。美国人洛维尔出访英国也不白跑,顺手牵羊偷回尖端织布技术。世界上首家梳棉、纺纱、织布一体化的工厂,1814年秋在北美大陆开张,美国纺织技术走到了英国前头。外来和尚好念经,本地僧人也可以做道场。为挖掘本土人才的潜能,1863年,联邦政府组建国家科学院,鼓励各州、企业和个人科研投入。民间办科研蔚然成风。1876年爱迪生创办“发明工厂”,1900年通用电气公司建立实验站,到1915年美国各类工业研究机构超过100个。贝尔、爱迪生等美国发明家,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从他们的实验室里,走出了美国一流的科技人才。

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