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年叫中国年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6:29:12

近年来,中国春节在国外也逐渐赢得“市场”,纽约、伦敦、旧金山等国际大都市,农历新年期间张灯结彩、舞龙舞狮已蔚为一景。越来越多的“老外”,对农历新年由好奇、欣赏直至加入欢庆。像纽约、旧金山、悉尼等地还把春节作为公共假日写入法规,显示出这一节日越来越浓重的国际色彩。(新华网2月16日)

  就在我们呼唤年味回归,保卫春节的期盼声中,在国外,却有很多人愿意自发迎接原本属于中华民族的春节,春节的国际化大融合趋势正在形成,这对我们是一种鼓舞,更是一种警醒和鞭策,我们应该发扬光大中国春节。

  已经很多年了,包括美国总统布什、英国首相布莱尔、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等一些国家的政要,每年的中国春节来临之际,都要发表声明,向所有华人和亚裔人士祝贺农历新年;在民间,德国、巴西等国家的华侨华人和当地人共同庆贺新春。由于外国人对中国春节的文化审美认同感日渐深入,可以说,从上到下,从官方到民间,良性互动的春节使中国春节的国际文化影响力逐步扩大。

  世界上没有什么节日比中国的春节更隆重,更热闹,更人性化了,正是鉴于如此,中国春节作为一种特殊的节日文化现象被越来越多的国际学者所重视,虽然一些民俗文化几经岁月更替,稍逊风骚,但是春节文化的精髓还在,作为研究,可以挖掘,可以保护,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和欣赏,在世界多元文化舞台上大放光彩,从而通过春节文化的影响力使中国走向世界文化大舞台,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担当。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们拯救文化意识的淡漠,国内年味寡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传统中的春节很注重“过”的过程,更多是为了享受这种美妙的过程。家庭成员都应该参与到“年”的准备活动中去,在行动中寻求一份亲情的回归和传递。但是如今,这种参与性的互动过程被我们省略了,过年演变成了成品年和商业年,没有了参与感;过去,春联作为一种古老春节文化的重要形式,每家都十分重视,用自编自写或找人代写的春联来抒发这一年一个家庭的喜悦、快乐和收获,并且用心书写,力求给看到的人一种美感,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如今,机器化生产的雷同春联充斥于市场和我们的小区,让春联体现的个性美大为减色,没有了个性春联的烘托,春节暗淡不少。

  过去,串门拜年,是为了体现一种传统的孝敬礼仪,希望借助春节将尊老爱幼的传统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