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上台后,表示美国要重新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其背景如何?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9 01:04:28
里根上台后发表讲话:美国在欧洲、太平洋、中东以及其他美国疆界之外的地区,有着广泛的义务和安全利益。这就需要美国担当起“强有力的”、“令人信服”的“领导责任”。
请问其背景如何?
这是一道新高一历史题,请不要在网上下载,详细回答。

里根说这些话是有背景的,那就是重振美国的声威,历史上也称作里根主义。

  二战以后,美国的实力达到了历史的顶点,GDP一度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但苏联也在战争中强大起来。20世纪60年代以前,苏联处于美国超强军事力量的压制之下,而到70年代时,苏联的军力已能与美国平起平坐,有些方面甚至超越了美国。此时,美国在国外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中,国内种族矛盾尖锐,社会道德水平滑坡,国内则面临着高涨的反战运动和“水门事件”的政治危机;中国则处在“文化大革命”的动乱之中。

  所以,以勃列日涅夫为代表的苏联领导人形成了一种错觉,认为整个国际形势发展对苏联有利,频频向美国发起挑战。就在这一时期,苏联加强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和军事援助。许多第三世界国家被苏联直接或间接地控制,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无一不是亲苏派。这时的苏联自己也承认,其对外政策“在当前条件下具有全球进攻性”。

  尽管勃列日涅夫后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限制反弹道导弹防卫系统条约》、《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等缓和军备竞赛的协议。然而两国关系却没有就此走上缓和轨道,反而由于勃列日涅夫在1979年悍然发动入侵阿富汗的战争而陷入了全面对抗。而正是勃氏发动的这场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最终耗尽了苏联的发展动力。

  苏联加紧军事备战,苏联盟国印度顺利支解美国盟国巴基斯坦,对美完成形成了苏攻美守的态势,尤其是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危机(这个危机于1973年爆发),这些情况不得不使美国政府考虑一种基于战略均势的现实主义外交,这就是尼克松主义。

  但依靠军事扩张而显得强大的苏联其实是骗人的,它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什么也没做,所以社会危机与矛盾潜滋暗长,不得人心。

  1980年里根高票当选美国总统,里根之所以赢得民众的支持,原因在于:当时的美国法律和秩序的衰弱所传播的焦虑,民主党的民权运动在白人中间产生的反作用力,还有卡特的外交政策使美国蒙受了羞辱。里根以他的乐观和幽默的天性使美国摆脱了恐惧。他的保守主义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瓦解了工会罢工,解雇了1万名参与罢工的航空业工人;进行了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使所得税从70%下降到28%,削弱了民主党所珍视的税收累进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