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的来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9:43:08
短一点,谢谢

福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列为“示”部,“示,天众象。见吉凶,所以示人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随着时代的进步,福字的内涵越来越丰富。《书·洪蔂》:“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把福的形式和内容具体化了。从对福字的解释来看,“福”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不是物质满足,主要是精神层面上的满足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有人不理解这一点,民谣中说“一口田,衣禄全”,就是把福的“示”部首写成“衤”(衣)字,认为衣食足了就是福。慈禧太后也受到这种影响,有一次这么写,吓得被赐字的一位京剧名演员跪地不起,不敢拿走。幸好李莲英发现了这个错误,于是打了个圆场说:“太后的福气总比别人多一点,这点怎么能给你?!收回吧!”慈禧也发现写错了字,于是顺着说:“嗯,这点我收回,另写一幅给你!”康熙皇帝写起福字来要高明多了。他把“示”字用行书草书结合写成既像“子”,又像“才”;把“畻”写成“多”字头,形成“多田”二字。康熙这个福字含有“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字形和意义,并且“才”与“财”同音,也适于未参加科考之人家,于是可以点化为民请福。也因为这独特的构思,此“福”字被人们广泛应用,自1962年起更被誉为“天下第一福”。
参考资料:http://www.lyd.com.cn/news/cy.asp?newsid=129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