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苏德战争期间,日本为什么不在背后捅苏联一刀?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4:48:18
Thank you very much.

其实在苏德战争爆发的当天,日本外交部长就提出了关东军北上进攻苏军的建议。但是,最终日本并未向苏联开战,而是选择了在南线和东线与美英开战,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没有向苏联动武的必要:西伯利亚荒原对日本毫无吸引力。(海参崴除外)日军之所以在东北和蒙古与苏联对峙,原因在于日本害怕苏联南下威胁他的在华利益。而苏联现在正与德国开战,不可能有实力南下打击日军。

2 南面有更大的利益:东南亚丰富的战略资源对于日本这一小国而言异常重要。而且英美对日本逐渐开始进行资源封锁,使日本独霸东亚的意图更加强烈。

3 海军意见:日本内部北上派主要是陆军,而南下派则是海军。而在日本,海军的地位比陆军高,所以其意见更被重视。

4 遏止美国:美国虽然中立,但是其利益决定了与日本的敌对位置。必须乘美国尚未进入状态是彻底将其逐出亚洲。

5 关东军实力不济:诺门坎战役给日本陆军上了生动的一课。朱可夫将军让日本人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现代战争。在苏德战争爆发的1941年,苏联从亚洲调了大批部队到西线,但令日军惊讶的是在东北与其对峙的苏军人数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而在坦克以及飞机数量上,苏联更占有绝对优势。在这种态势下,一旦开战,日军将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6 德国并不需要日本帮助:苏德开战前三个月的态势极其明了,苏军一溃千里,德军长驱直入。没有必要让日本人来插一脚。而到德国需要帮助的时候,日本已经身馅太平洋战场而不能自拔了。

大概就是这么多了……其他的暂时想不到了……

1、贪婪成性。东南亚有着丰富的粮食、橡胶、矿产和重要的石油资源,这些战争资源对侵略成性的日本来说是巨大的宝藏,日本对此久已垂涎,南进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相形之下,贫瘠荒凉的西伯利亚对日本强盗的诱惑要小许多。
2、欺软怕硬。日本民族一贯欺软怕硬,当西方列强的大炮轰开日本的国门后,日本立刻匍匐在西方列强的脚下,但当其实力增长后便渐渐的张狂起来。1939年的诺门坎战役,日本精锐的关东军败在了朱可夫指挥的苏蒙联军手下,日军20000人阵亡,实为日本明治建军以来第一惨败。这使欺软怕硬的日本对苏军颇为忌惮,在德国没有真正摧毁苏联红军以前,日本还不敢对苏联轻举妄动。相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