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台高筑”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典故吗?谢谢!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4:33:40
“债台高筑”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典故吗?谢谢!

成语典故 - 债台高筑
债台高筑【出处】《汉·班固·汉书·卷十四·诸侯王表第二》 :“自幽、平之后,日以陵夷,至虖厄岖河洛之间,分为二周,有逃责之台,被窃铁之言。”
【用例】《清·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又或商业倒闭,士子落魄,‘债台高筑’而莫避,田庐尽卖而无归,则有踞天蹐地,寻死自尽者矣。”
【解说】战国时,周赧王懦弱无能,然心怀雄心。图谋合楚、燕等国之力攻打秦国,但虑军饷不足,乃向国内富者借贷,允以凯旋后倍利偿还。不料,未及与秦交战,周王已惧而撤归,而所贷之军饷已用罄。斯时,索债者日聚宫前嚣骂,使之胆战心惊,迫匿于宫中高台中,不敢下矣,后人遂将此台称为“逃债台”。
【债台高筑】原指为避债而匿于高台之中,使债主寻之不易。后喻人欠债甚多,常用此语。

【债台高筑】形容欠债很多。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又或商业倒闭,士子落魄,债台高筑而莫避,田庐尽卖而无归,则有局天蹐地,寻死自尽者矣。” 邹韬奋 《谋生与屈辱》:“在目前我这位朋友的一家生活已极难维持,债台高筑了,借也无处去借,恳助也无处去恳助。”《文汇报》1984.10.17:“一桩婚事花费了五千余元,仅有的一点积蓄不仅花尽,还债台高筑。”参见“ 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