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文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9:39:47

京杭运河济宁市郊区段概述
京杭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冀、鲁、苏、浙四省,全长17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开凿的河道。
京杭运河,在济宁市郊区内纵贯南北,流经长沟,南张、安居、许庄等四个乡镇,注入南阳湖,长28公里,流域面积99.3平方公里,河内可驶20吨以下的木机帆船,这是解放后改道开凿的。至于原运河,则由长沟镇而东南入安居镇,又向东流经济宁市中区,再南经许庄乡折入南阳湖。
据考:运河开凿始于周敬王34年(前486年),春秋后期,吴国崛起于江南(江苏省)。吴王夫差开始凿“ 沟”,南起 沟(扬州),北至末口(淮安),使淮河、长江互相沟通,是为最早的江南运河。到东晋废帝太和四年(公元369年),江左权豪桓温,从任城(济宁)西边的巨野至方与(鱼台北),开凿了一道河,名“桓公沟”,是为山东的南运河的开导。至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重浚 沟。大业六年(610年),又开凿北起京口(镇江)南至余杭(杭州)的江南运河,当时称江南河。大业四年(608年)开凿引沁水南通黄河,北至涿郡(北京地区)的永济渠(一曰御河,又称卫运河)。至元代,忽必烈定都燕京后,于至元二十年(1283年)开挖济州河,南起任城(济宁),北至须城(东平)安民山,全长150里,使济水与泗水互相沟通。之后,又于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挖从东平至临清长达250里的河道,名会通河,使之引汶绝济,直通永济渠(卫运河),从此形成了山东境内的南北运河,起两端与北至涿州、南至余杭的两运河相衔接,解决了南粮北运的困难,这样就成为我国南北主要运输的航道。后经明、清两代多次疏浚治理,使之南北畅通,并设官分职,管理河道漕运,至此统称运河。
京杭运河自春秋时吴王夫差开凿 沟,为江南运河奠基后,历经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迄今已有2500余年的历史。每个朝代,都是根据其需要,经多次疏浚治理,尤以隋炀帝开凿运河规模最大,他曾先后挖永济渠、永通渠、浚 沟,当时赋役繁重,民不堪命,其开凿运河的目的,纯粹是为私人纵情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