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天净沙》比较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7 13:25:22
哪为高财生能帮我比较一下《白朴的天净沙》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的相同、不同点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映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
  本曲首二句白朴用如椽之笔,在不着一个谓词的的情况下,巧妙地并列六组名词来描摹了一幅地面与天空的和谐画面:日头平西,落霞满天,小村披拂着斜晖;炊烟袅袅几如凝止,老树枝桠不动纹丝,乌鸦树羽辍立枝头。
  第二句,则是在前两句描摹的大范围中的一角特景。在这一片宁静的秋景当中,突然掠过一只大雁,飞下地面。这一动态的骤然出现,打破了静景的观感,使人心为之一动。“一点”说明“飞鸿”的距离之远,“影下”更显速度之快!
  第三句是最能传秋意之神的句子。首先是视角上的远近结合,远处是秋山和秋水,并且具有特征的色彩----青与绿;近处是秋天的植物:草、叶和花,白、红、黄更是和谐烘托,五彩纷呈,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秋之画卷”,渲染了秋景,传达了浓郁的秋意。其次,全句未著一个“秋”字而处处见“秋意”,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综观全曲,其结构新颖别致,即“铺排静景----中介飞鸿动景----铺排静景”,规范而不呆板;其次,章法上动静结合,变化而不单调;再次,如果说此曲前两句秋景不免显得清寂、清冷,那么到了第三句,则意境转换,更显清疏、清和了。这些足见作者的高超的炼意本领和构思技巧。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代大都人。生卒年不详。元代著名的散曲作家。马致远面对元朝的黑暗残酷统治于苦闷中探求不到生活出路,于是产生了反抗和避世思想。他在散曲中写到:“困煞中原一布衣。悲,古人知不知?登楼意,恨无上天梯。”
  马致远在大都(北京)参加了“贞元书会”。他创作了大量的元曲,在当时影响颇大,可领袖群英。他的作品豪放清逸,但也有比较浓厚的厌世旷达的思想情绪。他的《天净沙·秋思》被推为元人小令中写秋思愁绪最好的一首。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 老树 昏鸦,
  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