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与小人难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6:30:01

《论语?阳货篇》有一段令人十分生疑然而又常被人错误地拿来引用的话。“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进之则不孙,远之则怨。”词前还加上“子曰”二字。难道孔子真会说出这种不尊重女性的话吗?以孔子的文学涵养,绝不可能。因为孔子有母亲也是女人,如果说《论语》是孔子弟子所编,那末曾子、有子、冉子……,他们也都有母亲,怎么可能去选用一个包括母亲在内泛指一切女性的名词“女子”呢?中国文字是一座瑰丽的宝库,用以表示女性的名词多的是。而在之前的所有文章,凡指女子的词都选用了“妇”,为什么在这里就不能用“妇”或其他的词来表示呢? 再说《论语》中在此篇之前包括本篇,一共出现过十八个“女”子,仅在本篇中就出现了七个“女”字。朱熹都解释为“汝”的古体,那么为什么唯独第十八个“女”字,朱熹却不把它解释为“汝”了呢? 《朱子集注》在这段话的后面,作了这样的解释,“此小人亦指仆隷下人也。君子之於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悲矣。”从这段注脚看,朱熹没有把“女”解释为“汝”的古体。而且俨然以当官做老爷的主人身份来解释谁是“女子与小人”。完全歪曲了整部《论语》对小人指称的同一性。同时也标榜了唯有他朱熹在处理“女子与小人”的问题上采用了“庄以莅之,慈以畜之”的手法,而使之不会发生“进之则不孙,远之则怨”的悲剧。看来朱熹大有胜过孔子的才能,而不需作任何掩饰,可以当庭与孔子抗礼了。其实朱熹这一段注脚,正所谓不打自招,捅出了朱熹家里正好蓄养了不少小妾与下人的秘密。所以在看到了“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的一句话之后,产生了条件反射,也不去推敲孔子指的是什么,忘记了文章的前半段在讲什么,更忘记了前十七个“女”的用法,忽忽写下了这个不伦不类贻笑千古的结论。充分暴露了他脑子里的封建意识,也忘记了他自己的母亲。悲哉! 其实在解释任何一句话时,首先要考虑是否符合逻辑,是否合情合理,至少也要前后顾及一下,是否有联系,会不会犯断章取义的错误,而朱熹犯的就是这些错误。所以这里有必要摘录下整个段落,以示读者。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进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子曰:“年四十而见恶矣,其终也已。”』这是孔子与子贡论恶的全部记录,始于恶,终于恶。可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