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稍生的人总是很紧张 不知所措 上街老觉得踩到脏东西或玻璃 然后就不知道怎么走路 走路样子都变形 好痛苦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4:56:03

首先,害怕与陌生人打交道是人的本性,是每个人内在具有的,从刚出生的小孩亲近母亲而见了陌生人会啼哭这一点就可以看出来。到了青少年时期,人的自我意识水平迅速提高,开始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开始渴望交往,并关注自己的表现——别人是怎样看待自己的,包括自己的表情,自己的长相,自己的言行举止,等等。他们很在乎自己的表现会给别人留下什么印象,他们的脑子中常有的信念是“我一定要让对方满意”、“我的举止总是很难看”、“我到时候会不会失态?”等等。有这样一些信念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很难保持平和的心态,他可能会为自己在别人面前说错了一句话而自责不已,会因为在乎别人的评价而紧张不安,焦虑、害怕也在所难免了。
特别是当对方对自己来说比较重要时,像面试(如刘彬)、与领导交谈(如卢卫)等,因为对方掌握一定的“生杀大权”,对方的决定会对自己造成很大的影响,自己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因此会产生不安心理。而且内在得到认可和赞美的欲望越强烈,越追求完美和渴望成功就越容易紧张。如果一个人不在乎自己的表现,如在父母面前,就自然不会出现紧张了。

第二方面的原因是由于过去失态的经历。行为主义学观点认为,人们可以通过经验而获得对某个令人不快的社会情境的反应。如上面例子中的卢卫,在一次偶尔的差错被领导批评后,感到紧张和担心,以后在见领导时,就会条件反射地出现紧张、不安和担心等焦虑反应。

第三方面的原因是由于缺乏社交技能所致。社交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谈时对他人言语的把握能力,如何说开场白,如何插话等。缺乏社交技能的人在社交场合往往会不知所措,从而感到不安和焦虑。交往技能与儿童时候的交往情况有很大关系。比如,当一个人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由于父母管教比较严,禁止与同龄伙伴过多来往,使得他在单独的环境里成长,失去了社交锻炼的机会。晓阳属于这样一种情况。

最后,与自我素质也有关系。这是由于遗传的原因,有些人天生就比较胆小、害羞、易紧张。这种人不仅在与别人交往时容易紧张,就是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常常如此。

那么,该如何做呢?

处于青春期的人,由于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非常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这种情况下与人交往,自然免不了紧张、不安和担心等情绪反应。只要这种反应不影响自己与他人的交往,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