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翻译。和重点词语。字词的个别翻译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0:21:08

舜从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工作中被举用,胶鬲从贩卖鱼盐的工作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中被举用登上了相位。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这就可以说明,忧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柯: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敬称他为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大思想家,教育家.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代,幼年丧父,家境贫穷.他曾受学于孔子的孙子——子思,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大师,被后世儒家尊为“亚圣”.称孔子为“至圣”,后人总以“孔孟”并称.孟子学成之后,历游齐、宋、滕、魏各国,以他的政治主张,游说诸侯,曾一度出仕为齐卿.但当时的诸侯都认为他的主张迂阔,远离实际,不加采纳.故此他退而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书立说,做《孟子》七篇.
《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杰出的散文著作,是孟子和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人修养.该书的中心思想是“仁义”.这是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孟子》全书分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计261章,约3.5万字,以每篇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