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07年初级会计实务教材的怀疑(5)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2:37:23
教材96页(例2-49)的(1)-(3)小题(略)的题议是:甲公司发出委托加工的材料加工完成后收回,委托加工物质成本5 950 000元。加工完成收回后的商品用于连续生产。
教材97页(例2-49)的(4)小题:3月5日,上述商品100 000件(每件计划成本为65元)加工完成,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
借:库存商品 6 500 000
贷:委托加工物资 5 950 000
商品进销差价 550 000

我认为教材的的账务处理用错了科目:
1、因为加工完成收回后的商品用于连续生产,所以不应该记入“库存商品”,应该记入“原材料”。
2、“商品进销差价”核算的是商品销售价格和购进价格之间的差额,而不是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额。题目中550 000元是计划成本6 500 000元与实际成本5 950 000元的差额,应该通过“材料成本差异”来核算,而不能通过“商品进销差价”。

请大家说说看法!!!

你好。

以题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来看,题中:

1、教材之所以将加工完成收回用于连续生产的商品计入“库存商品”科目,其原因在于原材料包含的半成品指的是外购半成品,而委托加工收回的半成品相对于外购半成品而言属于自制半成品,因此以计入“库存商品”科目为妥。当然,实务中,根据具体情况,题中情形确实也能够计入“原材料”科目,但这并不能说明教材的会计处理是完全错误的。

2、至于计划成本(非销售价格)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计入“商品进销差价”科目确有不妥,但联系到存货计入了“库存商品”科目,该差额也不应当计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而应当记入“产品成本差异”科目。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对于参加考试的人员,应试时,如果出现类似题目,建议还是按照教材上的处理方法(即使是错误的)进行解答为妥。另外,对于教材上出现的争议问题,根据惯例,一般在考试出题时会有意回避,或者在考试前通过适当形式对教材进行勘误。

你的第二点说法正确!

至于第一点,应该这样理解,加工完成收回后的“商品”既是半成品也是可予销售的商品,所以计入“原材料”显然不太贴切,应当记入“库存商品”。在这里,你不要对“连续生产”耿耿于怀。

加工完成后收回应该计入"库存商品"
在实际核算中:用"材料成本差异"和"商品进销差价"都可以,不过如果考试的时候最好根据书上比较好一些!

我认为看是什么样的企业,是工业\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