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与中国语言的关系?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2:49:33
最好说明的简单明了些 最好有些实例 谢谢大家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所以语言往往代表了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国也不例外,并且中国语言直接反映了这个社会的意识形态,中国的语言很复杂,说明中国的社会意识形态也很复杂,社会是历史形成的,所以语言文化也是历史的一个缩影,中国社会与语言的关系是直接的关系。

中国是个多民族和多语言的国家,社会与语言的关系十分复杂,换句话说,中国民族的
语言使用情况十分复杂。中国民族与语言之间的复杂关系,远不能以一般所谓的一个民族使
用几种语言或几个民族使用一种语言作简单的概括。特别是以往有些著述中,在讨论中国各
民族语言的使用情况时,使用外延过宽的术语,以致概念模糊、缺乏准确性,不能反映中国
各民族语言使用的真实情况。为此,我们将设计一套术语,并给予定义,以便更好地展开讨
论。在设计术语时,尽量选用一般词语,接近其常用意义,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这里所
谓语言的“使用”有两层意思:主要指对民族固有语言的运用;有时也指对母语或儿童最初
获得的语言的运用,在这个意义上,运用的语言并不一定是本民族固有的语言。“使用”还
需进一步加以限制,以明确界限,即语言的“使用”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数、相当熟练的程
度、比较集中的地域、无范围、非集团的全民性质以及经过一定时期的稳定。因此,分散
的、少数或一定范围、集团的人或不熟练地运用某种语言,本文不称“使用”,而称“运
用”、“会”。“并用”指一个民族同时使用几种本民族固有的语言。从使用人数来说,有
时分主次,以一种或几种语言为主,其余的语言使用的人数较少;有时不分主次,几种语言
的使用人数大体相等。并用的语言不受亲属远近关系的制约,有时不属于同一语支,甚至不
同语族。“兼用”指一个民族除使用一种或几种本民族固有语言外,还使用一种或几种其他
民族的语言。“兼用”的限制和界限与上述“使用”一样。兼用的语言也不受亲属远近关系
的制约。“兼用”必定以本民族固有的语言为主,兼用的语言为辅。从人数来说,兼用其他
民族语言的是少数。从表面上看,“兼用”与一种分主次的“并用”现象相似。实际上,
“并用”的都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本民族固有的语言,而“兼用”的语言中一定包含其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