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沙漠化?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7/01 04:55:27

过渡放牧,牲畜总量超过草场载畜量,造成草场荒芜,裸露的地面经风吹日晒、雨水冲刷造成水土流失,土壤沙化。草原就变成沙漠。

过渡放牧,造成草场荒芜,裸露的地面白天太阳激晒,温度升高,晚上温度下降,热胀冷缩,岩石等受不了长期的这种条种就由大变小,最后成沙子!

植被减少,风加大,又让沙土迁移,所过之处均成沙漠。

中国东部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历史时期原非沙漠地区,由于人为因素,
如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破坏,不合理的垦殖和过度的放牧及战争的破坏等
等,造成植被覆盖减少,在日照、风力强烈作用下,先由表层的风蚀,继而
引起下覆沙质沉积物的扬起和搬运,使地面出现连绵沙丘。
①科尔沁沙地。公元10 世纪前,长期是游牧民族的活动场所,水草丰茂,
牛羊遍野。10 世纪时契丹(辽)将在战争中俘掠来的汉人和迫迁来的渤海人
约数十万人,安置在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进行屯垦,开辟农田,使之初
次成为农牧交错地区。部分地区开始沙化。当时农作物都种在陇上,防止为”
吹沙所壅”。以后在蒙古贵族统治期间,没有更大规模的开垦。清代又在此
广设收场,草原面积有所恢复。19 世纪以后,清政府为了增加财源,将大片
草原招民开垦。因土地贫瘠,经过两三年即因沙害而放弃,继而开垦新草地。
在无植被覆盖的撩荒地上,干旱风季时沙层被吹扬而起,形成了流动沙丘。
这些沙丘先以点状出现。以后连成一片,使草原退化为沙漠化土地.
②乌兰布和沙漠。自晚更新世以来,黄河河道一再东移。至今仍有三条
古河道遗迹。在废弃的河道和低洼地,曾因河水漫溢而积聚成湖。《汉书地
理志》、《水经注》就记载了这一地区有名为屠申泽的大湖。现今这一带以
亚砂土、亚粘土与中细沙互层为主的地层,正是代表黄河冲积相和冲积-湖积
层的表层的沉积物。秦汉时代,为防御匈奴,从内地迁来大量汉民,安置在
河套一带进行屯垦戍边,并设置了郡县。其中朔方郡最西的窳浑、临戎、三
封3 县就分布在今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地区。故城废址已半被沙湮,周围一片
沙丘。但当年却为新开发的农垦区。东汉以后,匈奴南进,边民内迁,垦区
废弃,已被耕作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