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影响至今的典故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15:06:16
请帮忙收集古时候影响至今的典故。譬如“千里走单骑”
“破釜沉舟”“卧薪尝胆”“嫦娥奔月”“孟姜女哭长城等”
先谢谢好心人。

“岳母刺字”这个历史典故,至今仍在传颂不息。岳母在岳飞背上所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字,这无疑是开明而贤良的岳母的荣辱观,同时也是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的荣辱观。虽然岳飞最后被奸巨所害,志断“风波亭”,但他“还我旧山河”的雄心壮志、至死不渝的报国情怀和光照史册的荣辱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2、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芯涔庞铮骸鞍偕菩⑽?取薄R馑际撬担?⒕锤改甘歉髦置赖轮姓嫉谝晃坏摹R桓鋈巳绻?疾恢?佬⒕锤改福?秃苣严胂笏?崛劝?婀?腿嗣瘛?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3、孝敬父母的故事
(1)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