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的好我送100分!!!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9/28 08:56:59
对中国古典诗的阅读,不能只从纯知性、纯理性的逻辑出发,而应该保持一定的模糊性。其实语文学习的许多方面都具有这一特性。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写一段认识。(100字左右)
什么跟什么啊

朦胧美当属美的范畴中的优美。它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创造出来的模糊不清的艺术形象。朦胧美,又是在确知与非确知之间,它犹如雾里观山、海市蜃楼,似有似无;又像沙漠幻景、梦中之境,缥缈迷离。为什么会出现不确定的模糊性呢?因为客观事物是十分复杂的,其性质、特征、范畴也是十分复杂的,很难都做出非此即彼的判断,它经常介于彼此之间。彼此之间存在着难以确定的中间地带,它既非彼,又非此,因而既不能把它划入彼的范畴,又不能把它划入此的范畴。它存在着既属于又不属于的不清晰性。也就是模糊性。

什么样的环境有什么样的思想 什么样的思想有什么样的意境 什么样的已经可以读出什么样的理解 什么样的理解会有什么样的联想 什么样的联想会有什么样的感触 什么样的感触反映什么样的心情……

诗歌这东西是只可意会 自己漫漫品漫漫尝 要用语言 还真的是难以表达………………

为什么不能从知性与理性出发呢?因为我们要探索的是一种意境,每个人对于事物的理解方向和角度都是不同的。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说是他对于当时的处境的一种态度,也可以是他对与万物的一种态度。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语文毕竟不是数学,套一个公式就可以有一个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