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西林的独幕剧有何主要风格特征?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1:07:01
丁西林的独幕剧有何主要风格特征?结合剧本加以分析.谢谢!

丁西林(1893—1974)是中国现代新喜剧的开创者,他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独幕讽刺喜剧,带动了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因此他被誉为“独幕剧的圣手”、“‘五四’时代在戏剧创作上最努力的一员”。

事实上,丁西林首先是知名的物理学家,只是利用业余时间搞戏剧创作。1923年,他写出了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从此开始踏上了业余戏剧创作的道路。接着他陆续发表了五个独幕喜剧:《亲爱的丈夫》(1924)、《酒后》(1925)、《压迫》(1926)、《瞎了一只眼》(1927)和《北京的空气》(1930)。相隔十年后,他有感于腐败的社会,又相继写出了《三块钱国币》(1939—1940)、《妙峰山》(1940)、《等太太回来》(1940)三个剧本,除《三块钱国币》为独幕剧外,另两个均为四幕喜剧。1949年后,他写出了《孟丽君》(1959—1961)、《干杯》(1962)和《一个和风细雨的插曲》等剧,并开始翻译外国剧作家巴蕾、肖伯纳等人的剧作。

其中,始终活跃在舞台上的作品有《压迫》、《一只马蜂》和《三块钱国币》。我国许多著名导演都导过他的这几个剧目,并极为称赞他的喜剧天才。李健吾先生曾说:“我们写戏、演戏是‘巴结’群众,而丁先生写的戏是征服观众。”
丁西林早期的独幕剧是一种幽默喜剧,"二元三人"模式、软冲突、"欺骗"手段,"双赢"结局是其显著特点,丁西林追求的是"中和"之美.

丁西林的独幕喜剧比较注意在“趣味”上下功夫,故他的作品多为带有诙谐意味的趣剧。作品简洁集中,浑然一体,能在较为轻松平淡的戏剧冲突中反映社会现实,寓庄于谐。

感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丁西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