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帮忙!谁了解奥地利里尔克的《豹-在巴黎植物园》一诗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8:23:42
我想了解它的作品赏析!谢谢!

《豹——在巴黎动物园》赏析
  本诗发表于1903年,后收入《新诗集》,为“咏物诗”的代表作,堪称里尔克最负盛名的佳作。奥古斯特·施塔尔对本诗的一句评语可以视为本诗的创作背景:“自然的生活空间的丧失或者对它的威胁是世纪更替时的一个重要题目。”本诗的含义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在探索人生意义时的迷惘、仿徨和苦闷的心情。”(杨武能)

  埃德加,奈斯认为本诗的特点在于诗人“从动物的内心状态出发进行叙述,仿佛他与它化为同一”。全诗“圈出了豹的本质”,刻画出“对令人绝望的无聊和单调的想象”。“诗的中心含义在第二段第3、4两行,它们勾勒出这一尊贵动物的本质和命运:最充沛的力量和潜能,但是被压抑,陷于‘昏眩’——通过铁栏后的关押,通过监禁,通过剥夺自由,而它是属于自由的。”希珀则认为:第三段乃是高潮所在:“豹的灵魂在这里变得清晰可见;仅仅一幅图像:慢慢睁开的眼睛,然后‘四肢的‘静寂’,最终‘心’——被监禁的动物的存在‘在那里’完整无缺。”

  袁可嘉将里尔克的创作方法归入“思想知觉化”。他分析本诗说:“与其说是在描写关在铁笼中的豹子的客观形象,不如说是诗人在表现他所体会的豹子的心情,甚至还可以说是他借豹子的处境表现自己当时的心情。”

  各家评论对本诗的解释基本相同,即诗人通过与“豹”的“同一化”反映了“豹”同时也是诗人自已“被监禁”的感觉。可是,“咏物诗”的宗旨在于揭示事物自然、真实的内在本质。如何解释这一内在矛盾呢?不妨从另一角度来理解这首诗,把它看作里尔克对“咏物诗”的新的创作手法——“客观的忠实描写”以及这一手法所包含的艺术原则所作的图解。试比较被称为《图像集》(1902)的美学纲领的《入口》(1900)一诗:

  不管你是谁:傍晚你踱出
  那一间你所熟稔的陋室;
  远处唯余你的小屋:
  不管你是谁。
  你的目光已倦于摆脱
  破旧的门槛,此刻它缓缓
  升起一棵黑色的树,
  置它于天际:窈窕、孤单。
  创造一个恢廓的宇宙,
  如一声话语在沉默中成熟。
  当意志悟出宇宙的真谛,
  目光才轻柔地与它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