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为什么如此受欢迎?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3:21:26
每个图书室绝对都能找到;
每个电视台可能都曾播放;
每一天,也都有人在看;
每个朝代每个年代也都爱看;
历史以来,能如此受欢迎,并且百看不厌的题材,我看唯有西游记!
你说是吗?
谁能详细分析?本人抛砖引玉,如果你回答精彩,绝对会被推荐为精彩回答!
不要一起说四大名著,其实只有西游记受到如此老少皆宜妇孺皆知的欢迎。
也不要说是演员的关系,以前没有演员照样受欢迎,卡通片也照样受欢迎。还有就是只要同西游记扯上点关系的也会跟着沾光,如大话西游,西游后记,齐天大圣等等。

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

1.四大名著之一:有历史底蕴。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国人的道德观里更多的是传统。如果问你身边的人有没有读过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他可以面无表情的说没有。但你问及他有没有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他可能会面露难色。《西游记》的许多观众没有时间与精力与读四大名著,他更多的目的是以一部电视剧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是中国人就爱看,只要没看过原著,他会想看电视剧。

2.最具神话色彩:适合各个年龄段。

《西游记》是中国历史上最具神话色彩的小说。其中的妖魔鬼怪都是有一定的现实原型的。所以当看这部电视剧的时候,在小孩子的潜意识中妖怪是大坏蛋,成年人的潜意识中妖怪就是贪官污吏,老年人则把打败妖怪作为自己打败了自己的青春年少的象征。妖魔鬼怪被打败完全符合了国人的道德观,当然也使各个年龄段的人乐于观看。

3.造梦机制:让每个人体味超自然的力量。

中国人喜欢看《康熙微服私访》,喜欢看《还珠格格》,因为国人自古有一种存在于内心的永不向他人言语的忿忿,我承认自己也有。通过这类电视剧,使观众失衡的内心能很快地在剧中的意象世界的造梦机制中得到释除,观众在看剧的同时成了皇帝,成了格格,成了无所不能的孙悟空。当剧终之后给人的落空感也是巨大的。所以《西游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每集播完时师徒四人在瀑布上行走那一幕。因为打败再多的妖魔也不如剧终对我的刺激更大。因为此时我又成了一个普通人。

4.出现的年代特殊:营造儿时回忆。

《西游记》在1984年拍完,出现在那个文化匮乏的年代这无疑是重要的精神食粮。那个年代留给人的东西很少,包括精神上的与物质上的。所以当时看过这部剧的人现在再看,完全是在营造自己孩童或少年时期的回忆。《西游记续集》为什么要“原班人马”重新拍摄?很简单,因为它要用这个重新找回人们当时的记忆。但是它不再有老版《西游记》那种老电视剧的感觉,不再是那样简单的特技,不再是那么拙劣的字幕,观众对于它的漠然就像对待一个新的武打剧。就像现在的老人还是喜欢吃一些苦菜、玉米面。并不是它的味道好,而是因为在那一刻他又回到了过去。

当然,还有六小龄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