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6:21:31
请把八大山人与另一个人的风格作比较,越长越好!!! 谢!

八大山人(1626——1705),原名朱耷,又名朱道朗,号良月,八大山人是他晚年的文号。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宁王朱权的后裔。宁王改封南昌后,历代子孙世居南昌等地,共分八支,八大山人是弋阳王七世孙。

  八大山人十几岁那年,明朝灭亡,清朝建立,国破家亡给他以沉重打击。当时清王朝对明朝宗室采取高压政策,迫使八大山人在二十三岁那年去奉新县耕香院正式削发为僧,"栖隐奉新山,一切尘事冥"。在这个寺庙里,八大山人渡过了一段漫长的参禅悟道、晨钟暮鼓的时光。清康熙初年,八大山人离开奉新,来到青云谱道院隐居,躬耕悟道,创作书画。六十二岁时,他把道院交给其徒弟主持,自己离开青云谱,在南昌抚河桥附近修筑"寝歌草堂"。进行晚期的艺术创作,渡过了八十岁。康熙四十四年初冬,病逝于"寝歌草堂"。这位东方的艺术巨星陨落了,但他永恒的艺术却长留人间。八大山人初为僧,后为道,继而还俗,"八大山人"四字连草起来,形似"哭之"、"笑之",表示他对清王朝的不满和对故国的怀念。八大山人从不为清廷的权贵画一花一石,而农民贫士却容易得到他的作品。康熙十七年(1678年)胡亦堂任临川县令,曾笼络他为清廷效芳,他竟假装疯癫,撕毁僧服,走还省城。
  八大山人在艺术创造上有杰出的成就,他是一位写意派艺术大师,他的艺术对继承和发扬祖国文化遗产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他以大写意水墨画著称,精于山水、花鸟、人物,尤以花鸟画称美于世。在创作上,他立意精深,构图奇特,笔墨简炼,气势磅礴,感人心脾,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有独特的韵味,在清初画坛保守与革新的对峙中,成为革新派四大画俗的主持。八大山人以精炼放纵的笔墨,表现了他那倔强傲岸的性格,抒发了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和愤慨,大气磅礴,感人心脾。名画家郑板桥在题八大山人的画时称赞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由于八大山人画品至上,尤受推崇,名满天下,三百年来,著名的画家扬州八怪郑燮等以及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张大千等在画风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二十世纪以来,他的艺术之光的强烈辐射已穿越时代和国界、穿越民族欣赏心理,释放出巨大的艺术能量。198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宣布八大山人为中国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