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屈原诗中-----那对接舆&桑扈的事迹!!!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3:03:56
生平啊什么的
我只知道论语里的凤兮凤兮

你说的是《涉江》里的一段
  《涉江》里还提到两个人,“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屈原是把这两个人作为自己的同类加以描述的。接舆人称楚狂,跟孔子是同时代的人。所谓“髡首”,就是囚犯所留的发型(当然他本人并非囚犯,是自主留的那头),有人说就是光头,也有人说就是不冠不髻,披头散发,不管是啥吧,我们可以把接舆看成就是当年的“朋克”或者“光头党”。接舆跟孔子朝过面,史记中记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原来接舆还会唱歌,这歌啥意思呢,大概就是“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当然了,他不是让孔子忘了哪个女人,是放弃从政的打算。

  屈原和接舆都是在服饰发型上异于常人,跟桑扈(桑户)比起来,就大为不如了,因为桑户根本不穿衣服。“臝行”就是“裸行”,不穿衣服溜达,按今天的说法,是“天体主义者”或“暴露狂”,比新闻中的教授可厉害多了,不是在特定场合裸,而是无日不裸,无时不裸,让他一次裸个够,把裸体进行到底。一个人裸体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裸体不穿衣服,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

  附一个你可以参考的:
  高中语文课本节选屈原的诗歌《涉江》,较好地体现了伟大诗人屈原“志行高洁,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但教参对“接舆髡首兮,桑扈裸行。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的分析,以及引用的郭老先生的翻译,个别地方,笔者尚有疑义。

  接舆、桑扈,相传分别古代的狂士、隐士。晋·皇甫谧《高士传·陆通》有:“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游其门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这段意思是说,接舆见楚政无常,而孔子却到处游说自己的政治主张,因而对孔子唱歌,说乱世没有拯救的希望,劝说孔子。这就是“接舆歌凤”典故的由来。

  “接舆,春秋时楚国狂士。髡首,剃去头发,古代刑罚之一,相传接舆曾自刑身体,避世不仕。” (朱东润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上编 第一册P174)

  既然如此,“接舆髡首兮”就应是接舆“自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