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结蓦炎怎么办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5:25:4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a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也称为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amorrhagic conjunctivits)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1969年非洲首先流行,之后传播至亚洲,我国1971年全国流行,具体患病人数不详,1988年再次大流行,1994年曾经中流行。该病是国家法定传染病,并有国家标准。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

【病原】

微小核糖核酸病毒中新型肠道病毒70(EV70)、柯萨奇病毒A24变种(CA24V)。主要通过眼-手-眼或眼-污染物品-眼传播。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力时间很短,容易再次感染。

【临床表现】

起病急,潜伏期短。一般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发病,双眼可同时起病或先后起病。刺激症状重。患者迅速出现异物感,眼磨痛,流泪,畏光,以及水样分泌物增多。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

主要体征:眼睑充血水肿,睑球结膜重度充血,常伴有结膜下出血,出血可为点状、线状或片状,多在上方球结膜下,重症患者出血可累及整个球结膜。睑结膜多有滤泡形成,严重者可有假膜形成。轻度病变的患者,角膜可不受累,但是中重度患者可出血角膜的上皮及上皮下病变,表现为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荧光素染色可见散在点状或成簇状,上皮下或浅基质层出现混浊,甚至炎症累及前房导致前葡萄膜炎。有些患者的角膜上皮病变可反复发作,引起视力下降。多数患者有耳前淋巴结或颌下淋巴结的肿大、触痛。极个别患者可伴发脊神经麻痹的表现如下肢运动麻痹或瘫痪。

【诊断】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临床符合病例:在夏秋季,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2-3小时或1-2天潜伏期,急剧发病或爆发流行性、传播快的急性结膜炎或角结膜炎,具有结膜高度充血、水样分泌物增多、耳前淋巴结肿大,部分伴有角膜上皮性病变等特征,可以作出临床诊断。

对结膜囊的分泌物进行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