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尔金特梗概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5:11:40

正如《霸王别姬》一次次成为我国电影、电视、戏剧、戏曲、小说、美术的题材一样,请相信挪威人民给我们带来《培尔金特》的诚意,因此这是一个纯粹西洋的玩意儿,“文化交流”,不是正应该“交流”这样的东西吗?
  但是,请让我引申一句,话剧,不也是一个纯粹西洋的玩意儿吗?中国人玩它,能不能真地玩出点中国味儿呢?
  许多报纸(例如今天的信报)在报道昨天的《培尔金特》首演时,都强调这么一点:中西艺术家同台演出。请不要相信这样的谎话,同台演出是真,但中国人只是个陪衬,顶多只是个陪衬,决不是平等地站在舞台上。
  这里,我不是要发表民粹主义的言论,批评《信报》的扯谎也只是顺带而为之(正如我要出去散步,难免脚上会沾染泥泞;极端的举例是鲁迅著文骂甲时,有时会顺带着骂骂乙),我只是想说,类似于这样挪威带来的《培尔金特》,如果换成中国人制作,是决不可能做出来的,肯定要胎死腹中,甚至早在怀孕的可能发生前,就已经避孕了。
  说完我的这个想法之后,我想稍微介绍一个这一版《培尔金特》的梗概。因为许多中国人对西方都只是似是而非地知其大概,也不究其细节,所以,恐怕许多国人只是久仰 《培尔金特》的大名,却不知道《培尔金特》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
  培尔金特是农村青年,他爱幻想(换句难听话就是,他爱信口开河地撒谎),很穷。有一天,他在一个婚礼上,把新娘拐走了。但他并没有与那姑娘白头偕老,而是抛弃了她,开始满世界地流浪。他与山妖为伍,还与山妖的女儿有了私生子。他在老人院里为母亲送葬,然后闯荡天下,靠走私黑奴和珠宝成为富翁,又在一次沉船中失去了一切。他流落到阿拉伯,他被关进疯人院,最后,他踏上了回乡之旅,在家乡总结了一生的经验。
  这样的故事,在中国可能被搬上戏剧舞台吗?可能,前年年底,《北京青年报》记者杭程编导的《丑儿的春夏秋冬》就反映了一个人的一生。但那只有四幕,而《培尔金特》却有12幕之多。《丑儿的春夏秋冬》以时间倒流为噱头,而《培尔金特》根本没有。因此,对于同样的《培尔金特》由中国人搬上中国舞台,我不抱希望。
  可能会有人说,它在戏剧上难度太大,而且不具备商业包装的潜力。确实如此,但又不完全如此。最根本的原因是,培尔金特的一生所昭示出来的人生意义,对于中国人是有隔膜的——还是那句话,纯粹是西洋的玩意儿。
  花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