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结束”的“束”的发音的问题,这是怎么回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2:33:16
虽然查字典可以查到“束”念shu,可是现在绝大多数的主持人都会念成“su”,大有转正的意思,包括中央电视台的专业主持人也会这样念,令人不解。
本人最早发现念错的演员是姜昆,在某年春节晚会上,和戴至诚和说的相声,讲到什么战争也结束了,念的就是“su”,千真万确!
“束”的确要卷舌的,可是每次听到央视的主持人念成“su”,我就很生气,很敏感!
央视要重视一下了!

请问小豆豆是哪个学校的,最早教你这样发音的老师是叫什么名字,是张秀英吗?
我们单位有很多人念错,而且还拒不改正,就象小豆豆一样,搞的我现在也常常念错了。

这已经不是压力大所可以掩盖的,而是从习惯上,他们已经认为这样是正确的发音,可央视的影响里会误导别人的。

谢谢!“较准”——>“校准”

束(Shù)

部首:木    笔画:7    五行:金    五笔:GKII    

基本解释

1. 捆住,系 :~缚。~装(整理行装)。~发(fà)。~之高阁。~手无策。

2. 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 :~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3. 聚集成一条的东西 :光~。电子~。

4. 控制,限制 :~身。无拘无~。

5. 事情的结末 :收~。结~。

6. 姓。

动词

⑴ (会意。从囗(weí)木。在木上加圈,象用绳索把木柴捆起来。本义:捆绑)

⑵ 同本义 [bind;tie]

束,缚也。——《说文》

束帛戋戋。——《易·贲》。子夏传:“五匹为束。”

束帛俪皮。——《仪礼·士冠礼》。注:“十端也。”

扩展资料:

一、结束

[  jié shù ] 

  1. 扎缚,捆扎。

《后汉书·东夷传·倭》:“其男衣皆横幅结束相连。”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元宵》:“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於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明 谢肇淛 《五杂俎·物部一》:“羽族之巧过於人,其为巢,只以一口两爪,而结束牢固,甚於人工。”

2. 约束;拘束。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荡涤放情志,何为自结束。”

唐 李白 《古风》之二三:“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

二、束之高阁

[ shù zhī gāo gé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