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里芬计划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19:01:07
介绍下~~~~~~~

错!施利芬是德国总参谋长,这个计划是德国针对法国进行军事进攻的计划,主要是在北方通过突破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三国至指巴黎,而以南方为佯动。这个计划本身非常好,一战中初期德军就是执行的这个计划,但是当时的德军参谋长小毛奇指挥失当,结果失败;二战前英法认为德军还是会按施利芬计划进攻,却没想到德军以装甲集团军突破南方的阿登天险,绕开马其诺防线大举推进,北方的英法军被德军包了饺子大规模溃败,最终导致法国投降。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
要求日光下的地盘。”
--毕洛夫(20世纪初德国首相)

我所知道的是,在战前,德国总参谋部详细反系了各对手可能的反应,认为法国在战争初期,面对当初的胜利者(普法战争),必定要竭力收复失地(阿尔萨斯-洛林)来鼓舞民气,以期把战争拖如僵持。于是一个大胆的计划出炉了。

德意志参谋本部决定,以一支小(相对的)而精锐的军队凭借坚固防线死守阿尔萨斯-洛林,把德军的主力部署在西线沿海部,战争爆发后以大兵团形式迅速突破比利时-荷兰(弗兰德斯,包括部分德法边境),然后象一扇门一样,横扫法国,把法军主力(阿尔萨斯-洛林一线奋战中)“关”在德法边境一举歼灭,达到速战速决的效果。至于东线,鉴于俄罗斯人低弱的战斗力,只配备了少许兵力组成了一个集团军来防守东普鲁士(事实证明绰绰有余了)。

这个计划的确堪称完美,本人认为只有两点不足:1、该计划好象忽略了英国远征军的作用,英军可能在突袭德军后侧,还必定会加入法军主力阻击德军;2、一战时代的战争已经远不是普法战争时代的战争了,机关枪和重炮的普及使得再精锐的步兵都不能轻易突破坚固的防线了,矛的发展已经远远落后于盾了。

但是,如果不折不扣执行这个计划的话,德国人还是能赢得战争的。不过战时参谋长小毛奇远没有老毛奇的能力和魄力,他不断从西线重兵集团中抽调兵力补充东线和阿尔萨斯-洛林地区防线,让重兵集团“重”不起来,导致战争爆发后主力部队无法承受攻坚战的巨大伤亡,被阻在离巴黎仅仅咫尺之遥的地方,于是,战争陷入僵局,变成了国力的比拼。到这个时候,新兴的第二帝国的国力、工业产能、资源储备和后续能力怎能和和英法相比呢,于是,德意志失败了。

至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