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籁此俱寂,但余钟謦营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4:17:37
是否矛盾?
理由

不矛盾
以动写静,更突出山林的幽静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首联交待游览的时间,巧妙的引出和煦的朝日来,给后面出现的景物涂上一层明丽的色彩。颔联颈联都是写景的笔墨,一者着眼于幽深,一者着眼于明净,其中“潭影空人心”的“空”字,隐约透露出“性空”佛理。尾联写无声,偏从有声落笔,用“寂”字展示出隐居的理想境界,这也是佛教的理想境界。
本诗通过描绘破山寺优美的环境,同时融入禅心和佛理,显得明净高远,赏心悦目。

不矛盾.
忘了这种修辞手法的名字了.
但是我记得一句话.
他死后什么都没留下,只留下两个嗷嗷待哺的孩子.

以动写静
突出"静"

以动衬静,衬托手法.
例:
1.都德《最后一课》——写字时,只听见铅笔沙沙的声音。
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反衬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