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后代皇帝要翻前几代皇帝的案,为一些前朝"受冤"的大臣平反?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7 02:53:02
例如,明代的张居正“身后一败涂地”。

崇祯皇帝恢复了张居正的封号与名誉.

自然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能值得皇帝为之平反的人只有两种:1、在皇帝未登上皇位时(比如当太子是或是做诸侯王是)与皇帝关系密切的人;2、牵涉到赫赫有名的大案要案,且本人也很有名(可能是臭名昭著也可能是美名远扬)。
皇帝无论为哪一类人平反都会打击到前朝扳倒那位大臣的集团,而且不难想象,那一集团经过厮杀之后一定相当壮大,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威胁到皇帝的决策,因此皇帝自然要想办法削弱其力量。但是朝臣却又大多数见风使舵,不敢助皇上一臂之力,生怕事未成身已死,所以此时皇上只有借助与强大势力真正有仇的人了,那么就是前朝被扳倒的人的残余势力,这股势力自然不会太大,但是皇帝可以渐渐地培植,同时搜罗那股强大势力的罪证(树大招风,自然会有小辫子被抓住),等到时机成熟时借助自己一手栽培的势力将强大势力削弱,用以平衡朝廷中各势力的力量。另外,皇帝可能很欣赏前人实施的政策,要继续实施,所以会为某些人平反。这是每一位皇帝平凡的前提。
除此之外,为第一种人平反可以顺便做一个人情;为第二种人平反可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
总之,一定是对皇帝有好处的,不然哪值得顶着巨大压力往上冲呢?

这可是我深思熟虑之后一个字一个字打的!

当然是因为他们没有罪过啦,好像苏轼一样,他是因为乌台诗案屡次被贬,因为自己是守旧派被革命派被贬,因为觉得某些改革好而被守旧派被贬,但是他有错吗?他被贬的时候也为官造福一方,他是伟大的,而他是含冤的,之所以平反,因为后来的人比当时的人看得更清楚,而且没有当时的政敌的纠争,平反起来其实很容易...

一般同一朝代的皇帝在不触犯前皇帝的名声给大臣平反主要是以下原因:1民心,2打击受冤大臣的对手,3笼络大臣4推行受冤大臣所主张的某些政策

这会使他迅速树立威信
这个属于政治手段

还有允禩,被雍正斥为阿其那,终于还是被乾隆平反。

体现自己的英明睿智啊,顺应一下民心,把前朝的事处理一下,免得对自己的声誉和统治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