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尔尼的中国行记的内容是什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16:02:06

两汉时期,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大量运到欧洲地区。据说罗马的凯撒大帝就曾穿着中国丝袍去看戏,并引起了轰动。一时间,中国的丝绸成为罗马宫廷及贵族的奢侈品。他们当时称中国为丝国(Seres,赛里斯)。

元朝时期,《马可·波罗行记》对中国夸张的描述引起了欧洲人对中国极大的好奇心,加之十五、十六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对中国儒家思想及中国历史、地理、社会制度的介绍,以及天文、医学、动植物学和文学等文献的介绍,引起了欧洲长达百年的“中国文化热”。当时的欧洲崇尚中国的丝绸、香料、茶叶、漆器、瓷器,在很多方面吸纳和模仿中国的物质文明。与此同时,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吸取了儒家思想中的宽容精神和无神论,并以此作为反对宗教神权、进行社会改革的思想利器。他们认为中国是文化富集之邦、梦幻成真之境,人人都能读书写字,就连猴子也不例外。

但是,工业革命兴起后,欧洲掀起了新一轮大规模的扩张。这时他们才真正了解到了中国的情况,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他们把中国描绘成羸弱、僵化、闭关自守、没有革新能力和个人自由、处于沉睡当中的庞然大物。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回国后指出中国的满清“不过是一个泥足巨人,只要轻轻一推就可以把他们打倒在地”,马戛尔尼在日记中写道:“当我们每天都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前进时,他们(中国人)实际上正在变成半野蛮人”。我们都知道拿破仑的一句名言:“中国是一头睡狮,一旦醒来,它将震惊世界!”但我们未必知道他后面还有一句话:“既然它睡着了,那就让他继续睡吧!”

认为他自己亲手毁了世界最伟大的园林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