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古代人那个时候说话都是之乎者也么?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09:25:30
如题,尤其是春秋时期,他们说话都是这种形式么?当地老百姓也是这么说的吗?我晕死,那该是个多么恐怖的世界!!

不是,之呼者也只是他们一种书写的形式,除了腐朽的老秀才外,很少有人满口说这种话。并且,也有用现在较能看懂的古白话文写的文章,实际上古人说话和现在差别并不是想象中那大,也没那多之乎者也。你想下,古代臣子向君王汇报紧急军情,满口“于是乎,……”不被皇帝当场拉出去砍了才怪呢!

古人和我们说话完全不一样,古人要是复活我们肯定听不懂他们说什么,现在的南方方言更接近古代口语,保留了一小部分古音方法,所以南方方言很难听懂,比如吴语、粤语。当然古代也有方言之分的。
古代也有官话,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的一种共通语,是做官的人便于行政交流必须学习的语言,所以叫官话,一般百姓如果活动范围广也要使用官话,便于交流。当然官话我们也听不懂。
具体到书面语,你所说的文言文是古代统一的书面语,是古代读书人统一使用的书面文字,你说的史官有可能是说民间很多人不会读书写字,有文化的人根据他们口语的意思记录下来。提醒一下,古代史官写史不是民间采集,只是从古籍中选材料,你说的从事民间语言采集的人可能是诗官,就是统治者派往民间收集民间诗歌的官员,《诗经》就是靠这些诗官做成的,他们写下的基本还是民间的本色语言,但不排除做了文学加工的可能。
总之,简单的说,官话写下来就是文言文。古代也有不用官话写的作品,比如《海上花列传》是用吴语写成。

楼主看看三国 就知道了 一般之乎者也都相当于现在的代词 连词 感叹词等

这样才个性啊..要不咱知道是古代啊

才不是呢!之乎者也只是一种书面体。和我们现在的一样,他们也有口语,而且以古代的教育完全不普及,大都是文盲,又有谁能全是之乎者也。出来一些故意做作的人,是不会也人天天把之乎者也挂在口上的。如果说,你的感觉是这样,那是因为你看到的全是书面文字。出现这种情况当然会,如果再过几百看后人看见我们现的文字,恐怕也会这样说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