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性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28 03:33:13

这个问题的提问方式我觉得本身就是不成立的。马克思的理论无论是否中国化,其最终结果就是要构建一个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和谐社会。例如在苏联,在朝鲜,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在治国过程中运用马克思理论都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可以谈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性,但不能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下面我谈谈马克思中国化的重要性,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性:
马克思假设的社会主义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自身矛盾已不可调和的情况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之后建立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社会制度 但是社会主义却率先在“帝国主义锁链最薄弱”贫穷落后的俄国成为了现实
列宁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是腐烂的 垂死的资本主义 多少年过去了 帝国主义垂而不死 腐而不烂 甚至更加繁荣 相反的社会主义却遭遇东欧巨变 苏联解体的重大挫折
社会主义是历史是从未有过的新事物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结果是必定的 但过程可能是复杂的 困难的 在没有任何蓝本和足够成功的范例的条件下 我们只有“摸着石头过河” 一边建设 一边探索 把马列经典思想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建设符合我们国情的,富强 民主 繁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就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国的社会主义,在1979年前都是完全按照苏联的社会主义照搬过来,不符合我国国情,虽然取得了成就,但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同时,这样的照搬,使苏联牢牢掌握中国,一旦中苏翻脸,后果不堪设想,历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1979年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逐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走共同富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改变了路线,你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表明了,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根据本国国情做出改变,这样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