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如何规定的“东西晋”

来源:百度知道 编辑:UC知道 时间:2024/06/30 16:26:22
五胡乱华后,晋室举国由原都城长安南迁至健康,新奉司马睿为帝,重立晋朝。至此,史上便有了东西两晋。
比之宋朝,同时南迁故都,为何称之为“东,西晋”而非“南,北晋”
只为区别于“南北朝”或“南北宋”吗?
望请高人不吝赐教
谢谢

之所以称东西晋,主要是看都城在哪里,

西晋最早以洛阳为首都,长安无陪都称号,312年,汉国刘聪派兵攻入西晋国都洛阳,俘虏晋怀帝。同年,13岁的西晋宗室秦王司马邺在长安被地方官员拥立为帝,是为愍帝,至建安四年(公元316年)长安被汉国军队围困,晋愍帝出降,西晋王朝终结。至于说后来晋国室迁至健康,新奉司马睿为帝,重立晋朝,那就是东晋了。

个人觉得历史上区分王朝名称的时候一是参考他们的国号,二是参考他们国都的地理位置。而南北宋,东西汉,东西晋主要还是参考他们国都的地理位置来决定的。

宋朝的迁都是从开封迁到临安,我们是无法将开封看作是西部地区的,因此最好的分别就是南北的区分了。

但是两晋的时候就不同,晋朝宗师是从长安迁到健康,长安是很标准的西部地区,所以这样便有了这样的分别。包括东西两汉的称谓也是这样子的。

南北朝是一个时期的总称,主要还是由这些王朝的地理位置来确定的。不知道这个答案你觉得怎么样?

按国都的位置后人为了便于区分才这样称呼的。
北宋都城在开封,南宋都城在杭州,开封在杭州的北面,杭州在开封南面,所以后人分别称“北宋 南宋”。
西晋都城在洛阳,东晋都城在建康(南京),洛阳在建康的西北,南京在洛阳的东南,所以后人分别称“东晋 西晋”。
无论“北宋 南宋”、“东晋 西晋”当时他们自己都叫自己为“宋”、”晋”。(其实叫北晋、南晋也可以,但有人先按东、西叫了,后面的人就延续了。而且,洛阳汉人受来自西北方向胡人攻击时,逃跑路线先向东再转向南(路好走)的)
如果都城在同一区域,后人就用建国的时间先后加前、后来区分。如“前燕 后燕”等,再不行就加开国皇帝的姓,如南北朝时的南朝的宋,后人又称“刘宋”。

西晋灭亡后,北方进入“十六国时期”,南方则是东晋。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以后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东魏被北齐所取代,西魏被北周所取代,直到581 年隋朝代替北周为止。后人(注意是后人)把上述北方的五个朝代(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合称为“北朝”。
420年,刘裕夺取东晋政权,建立宋,史称“刘宋”,以后宋被齐所灭。齐又被梁所灭,梁又被陈所灭,直到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中